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其它综合

传输型耦合介质振荡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发布时间:2008/6/5 0:00:00 访问次数:554

电子产品世界

1 引 言

  随着微波半导体技术和微波集成电路的发展,微波设备和系统也趋向于小型化、轻量化、固态化和集成化。微波系统中的微波源也对其谐振器的小型化、高q值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微波介质谐振器振荡器(dro)由于使用高q值(5 000~10 000)的微波介质谐振器作为稳频元件,故具有频率稳定度高、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低、结构简单等突出优点,已广泛应用于现代卫星通信和其他微波系统中,成为新一代的微波固态源。

  根据dr对振荡电路的不同耦合方式和所起的作用,dro通常可采用两种类型的电路来实现:

  (1)dr作为无源稳频元件耦合于晶体管自激振荡器,如带阻滤波器加载型dro。

  (2)dr作为晶体管振荡器反馈网络或匹配网络的元件以确定振荡频率,如串、并联反馈型和传输型dro。

  其中带阻滤波器加载型频带窄,存在跳模、频率调谐回滞现象,而反馈型具有频带宽、输出功率大等优点,应用很广。因此,本文所没计的dro由选用串联反馈型,其谐振电路采用传输型耦合的dr。

  2 dro工作原理

  dro由两部分组成,一为有源网络部分,包括场效应管、源极串联反馈网络和漏极输出匹配网络(偏置电路图中未画出)。源极串联反馈网络为一段开路传输线,他等效为一纯电抗,作为产生负阻的串联反馈元件。输出匹配网络使dro获得最大的输出功率。二为介质谐振器和耦合加载网络,本文采用传输型耦合dr,他通过一段微带传输线接到场效应管的栅极以满足dro稳定振荡的相位条件。要使振荡器工作于最佳状态,根据文献[3],必须合理地选择串联反馈开路传输线长度、栅极传输线长度、输出匹配网络以及dr与微带线之间的耦合系数,才能满足dro振荡的幅相条件。由于有多个变量发生变化,并且使用两根微带线与dr耦合,人工计算很难进行,因此通常采用微波软件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

  3 传输型耦合dr的设计

  传输型耦合dr将dr同时置于两根50 ω微带线之间,如图1中所示,l2和l3约为λg/4,以激励起使谐振器与微带线产生磁耦合的te01δ模。

  圆柱形介质谐振器的谐振频率可根据式(1)估算:

  

  式中,c为真空中的光速,d为圆柱形介质的直径,εr为圆柱形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

  为了得到主模为te01δ的谐振,圆柱形介质谐振器的高度hd与直径d之间通常满足下列关系式:

  hd/d=0.5 (2)

  根据以上估算结果,在10 mil的duriod介质板上利用ansoft软件进行优化分析。

   最终确定dr的参数为:材料banio3(εr=30),直径d=5.12 mm,高度hd=2.74 mm,微带线长度l=4.5 mm。

  4 dro的优化设计与结果分析

  我们选用nec公司的hemt管芯ne32400,其工作频率可达到18 ghz。设计中考虑了连接管芯金丝电感和过孔电感的影响,并且设计了栅极和漏极的偏置电路。根据前面的分析结果,采用微波软件优化源极开路线长度、dr与微带线的耦合距离、输出匹配网络以及dr与栅极间微带线的长度,以获得dro的最佳性能。

  所设计dro的功率谱和相位噪声分别如图5和图6所示,可以看出,该dro电路振荡的中心频率 f0=12 ghz,输出功率p0=8.6 dbm,二次谐波功率为-35.7 dbm,具有很好的频率抑制度。在偏离载频100hz处的相位噪声小于-80 dbc/hz,100 khz处的相位噪声小于-140 dbc/hz,可见,该dro电路是一个高q值振荡器,具有噪声低的优点。

  5 结语

 dro的研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采用理论分析与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可以简化设计过程,获得良好的性能指标。



电子产品世界

1 引 言

  随着微波半导体技术和微波集成电路的发展,微波设备和系统也趋向于小型化、轻量化、固态化和集成化。微波系统中的微波源也对其谐振器的小型化、高q值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微波介质谐振器振荡器(dro)由于使用高q值(5 000~10 000)的微波介质谐振器作为稳频元件,故具有频率稳定度高、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低、结构简单等突出优点,已广泛应用于现代卫星通信和其他微波系统中,成为新一代的微波固态源。

  根据dr对振荡电路的不同耦合方式和所起的作用,dro通常可采用两种类型的电路来实现:

  (1)dr作为无源稳频元件耦合于晶体管自激振荡器,如带阻滤波器加载型dro。

  (2)dr作为晶体管振荡器反馈网络或匹配网络的元件以确定振荡频率,如串、并联反馈型和传输型dro。

  其中带阻滤波器加载型频带窄,存在跳模、频率调谐回滞现象,而反馈型具有频带宽、输出功率大等优点,应用很广。因此,本文所没计的dro由选用串联反馈型,其谐振电路采用传输型耦合的dr。

  2 dro工作原理

  dro由两部分组成,一为有源网络部分,包括场效应管、源极串联反馈网络和漏极输出匹配网络(偏置电路图中未画出)。源极串联反馈网络为一段开路传输线,他等效为一纯电抗,作为产生负阻的串联反馈元件。输出匹配网络使dro获得最大的输出功率。二为介质谐振器和耦合加载网络,本文采用传输型耦合dr,他通过一段微带传输线接到场效应管的栅极以满足dro稳定振荡的相位条件。要使振荡器工作于最佳状态,根据文献[3],必须合理地选择串联反馈开路传输线长度、栅极传输线长度、输出匹配网络以及dr与微带线之间的耦合系数,才能满足dro振荡的幅相条件。由于有多个变量发生变化,并且使用两根微带线与dr耦合,人工计算很难进行,因此通常采用微波软件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

  3 传输型耦合dr的设计

  传输型耦合dr将dr同时置于两根50 ω微带线之间,如图1中所示,l2和l3约为λg/4,以激励起使谐振器与微带线产生磁耦合的te01δ模。

  圆柱形介质谐振器的谐振频率可根据式(1)估算:

  

  式中,c为真空中的光速,d为圆柱形介质的直径,εr为圆柱形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

  为了得到主模为te01δ的谐振,圆柱形介质谐振器的高度hd与直径d之间通常满足下列关系式:

  hd/d=0.5 (2)

  根据以上估算结果,在10 mil的duriod介质板上利用ansoft软件进行优化分析。

   最终确定dr的参数为:材料banio3(εr=30),直径d=5.12 mm,高度hd=2.74 mm,微带线长度l=4.5 mm。

  4 dro的优化设计与结果分析

  我们选用nec公司的hemt管芯ne32400,其工作频率可达到18 ghz。设计中考虑了连接管芯金丝电感和过孔电感的影响,并且设计了栅极和漏极的偏置电路。根据前面的分析结果,采用微波软件优化源极开路线长度、dr与微带线的耦合距离、输出匹配网络以及dr与栅极间微带线的长度,以获得dro的最佳性能。

  所设计dro的功率谱和相位噪声分别如图5和图6所示,可以看出,该dro电路振荡的中心频率 f0=12 ghz,输出功率p0=8.6 dbm,二次谐波功率为-35.7 dbm,具有很好的频率抑制度。在偏离载频100hz处的相位噪声小于-80 dbc/hz,100 khz处的相位噪声小于-140 dbc/hz,可见,该dro电路是一个高q值振荡器,具有噪声低的优点。

  5 结语

 dro的研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采用理论分析与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可以简化设计过程,获得良好的性能指标。



相关IC型号

热门点击

 

推荐技术资料

罗盘误差及补偿
    造成罗盘误差的主要因素有传感器误差、其他磁材料干扰等。...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692101218  13751165337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