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嵌入式系统

电磁兼容基本概念

发布时间:2008/6/3 0:00:00 访问次数:477

        

    

    

    问:什么是emi?与ems及emc有何区别?

    答:在电气干扰领域有许多英文缩写。这里所提emi(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直译是电磁干扰。这是合成词,我们应该分别考虑“电磁”和“干扰”。

    所谓“干扰”,指设备受到干扰后性能降低以及对设备产生干扰的干扰源这二层意思。第一层意思如雷电使收音机产生杂音,摩托车在附近行驶后电视画面出现雪花,拿起电话后听到无线电声音等,这些可以简称其为与“bci”“tvi”“teli”,这些缩写中都有相同的“i”(干扰)(bc:广播)

    那么emi标准和emi检测是emi的哪部分呢?理所当然是第二层含义,即干扰源,也包括受到干扰之前的电磁能量。

    其次是“电磁”。电荷如果静止,称为静电。当不同的电位向一致移动时,便发生了静电放电,产生电流,电流周围产生磁场。如果电流的方向和大小持续不断变化就产生了电磁波

    电以各种状态存在,我们把这些所有状态统称为电磁。所以emi标准和emi检测是确定所处理的电的状态,决定如何检测,如何评价。

    与ems和emc的区别在哪里?

    ems(electromagneticsusceptibility)直译是“电磁敏感度”。其意是指由于电磁能量造成性能下降的容易程度。为通俗易懂,我们将电子设备比喻为人,将电磁能量比做感冒病毒,敏感度就是是否易患感冒。如果不易患感冒,说明免疫力强,也就是英语单词immunity,即抗电磁干扰性强。

    emc(electromagneticcompatibility)直译是“电磁兼容性”。意指设备所产生的电磁能量既不对其它设备产生干扰,也不受其他设备的电磁能量干扰的能力。

    emc这个术语有其非常广的含义。如同盲人摸象,你摸到的与实际还有很大区别。特别是与设计意图相反的电磁现象,都应看成是emc问题。

    电磁能量的检测、抗电磁干扰性试验、检测结果的统计处理、电磁能量辐射抑制技术、雷电和地磁等自然电磁现象、电场磁场对人体的影响、电场强度的国际标准、电磁能量的传输途径、相关标准及限制等均包含在emc之内。

    问:最近出现很多带有干扰这个名词的东西,请问什么是干扰?

    答:最近“干扰”的概念使用越来越广泛,与必须存在的东西相对应,一切不希望有的东西都可称做“干扰”。

    具体到“电磁干扰”,可以按照下面所列七类进行划分:

    按照发生源划分

    按照传播路径划分

    按照辐射干扰的产生原因划分

    按照不同设备的工作原理划分

    按照发生的频率划分

    按照频率范围划分

    不同的交流电源

    而且可以在每一类中进一步分类。根据发生源可将干扰细分如图1~图4。

    

    

    

    图1电磁干扰源类别

    

    

    

    图2自然干扰源类别

    

    

    

    图3人为干扰源类别

    

    

    

    图4内部干扰源类别

    从受干扰方面来看,外来噪声是外界干扰,内部噪声是机内噪声。

    除此之外,噪声按传递途径分类如图5所示。

    

    

    

    图5按照干扰传输路径分类

    干扰传播的途径如图6所示。有通过电源线、信号线、地线、大地等途径传播的“传导干扰”,也有通过空间直接传播的“空间干扰”。

    这些噪声并不独立存在,在传播过程中又会出现新的复杂噪声。

    

        

    

    

    问:什么是emi?与ems及emc有何区别?

    答:在电气干扰领域有许多英文缩写。这里所提emi(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直译是电磁干扰。这是合成词,我们应该分别考虑“电磁”和“干扰”。

    所谓“干扰”,指设备受到干扰后性能降低以及对设备产生干扰的干扰源这二层意思。第一层意思如雷电使收音机产生杂音,摩托车在附近行驶后电视画面出现雪花,拿起电话后听到无线电声音等,这些可以简称其为与“bci”“tvi”“teli”,这些缩写中都有相同的“i”(干扰)(bc:广播)

    那么emi标准和emi检测是emi的哪部分呢?理所当然是第二层含义,即干扰源,也包括受到干扰之前的电磁能量。

    其次是“电磁”。电荷如果静止,称为静电。当不同的电位向一致移动时,便发生了静电放电,产生电流,电流周围产生磁场。如果电流的方向和大小持续不断变化就产生了电磁波

    电以各种状态存在,我们把这些所有状态统称为电磁。所以emi标准和emi检测是确定所处理的电的状态,决定如何检测,如何评价。

    与ems和emc的区别在哪里?

    ems(electromagneticsusceptibility)直译是“电磁敏感度”。其意是指由于电磁能量造成性能下降的容易程度。为通俗易懂,我们将电子设备比喻为人,将电磁能量比做感冒病毒,敏感度就是是否易患感冒。如果不易患感冒,说明免疫力强,也就是英语单词immunity,即抗电磁干扰性强。

    emc(electromagneticcompatibility)直译是“电磁兼容性”。意指设备所产生的电磁能量既不对其它设备产生干扰,也不受其他设备的电磁能量干扰的能力。

    emc这个术语有其非常广的含义。如同盲人摸象,你摸到的与实际还有很大区别。特别是与设计意图相反的电磁现象,都应看成是emc问题。

    电磁能量的检测、抗电磁干扰性试验、检测结果的统计处理、电磁能量辐射抑制技术、雷电和地磁等自然电磁现象、电场磁场对人体的影响、电场强度的国际标准、电磁能量的传输途径、相关标准及限制等均包含在emc之内。

    问:最近出现很多带有干扰这个名词的东西,请问什么是干扰?

    答:最近“干扰”的概念使用越来越广泛,与必须存在的东西相对应,一切不希望有的东西都可称做“干扰”。

    具体到“电磁干扰”,可以按照下面所列七类进行划分:

    按照发生源划分

    按照传播路径划分

    按照辐射干扰的产生原因划分

    按照不同设备的工作原理划分

    按照发生的频率划分

    按照频率范围划分

    不同的交流电源

    而且可以在每一类中进一步分类。根据发生源可将干扰细分如图1~图4。

    

    

    

    图1电磁干扰源类别

    

    

    

    图2自然干扰源类别

    

    

    

    图3人为干扰源类别

    

    

    

    图4内部干扰源类别

    从受干扰方面来看,外来噪声是外界干扰,内部噪声是机内噪声。

    除此之外,噪声按传递途径分类如图5所示。

    

    

    

    图5按照干扰传输路径分类

    干扰传播的途径如图6所示。有通过电源线、信号线、地线、大地等途径传播的“传导干扰”,也有通过空间直接传播的“空间干扰”。

    这些噪声并不独立存在,在传播过程中又会出现新的复杂噪声。

    

相关IC型号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751165337  13692101218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