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基于RFID技术的后勤保障
发布时间:2008/5/29 0:00:00 访问次数:594
美国国防部和全美最大的零售商都打算自1月1日起开始采用rfid标签。rfid智能标签的推广已势在必行。随着产品挂签日期的临近,相应标准还在制定之中。相对而言,民用航空领域的rfid应用更为超前一些。
美国国防部于2003年10月2日颁布rfid(无线电频率识别)使用政策,要求自2005年1月1日起,所有航材及物品的盒子上都要强制挂上rfid标签。
美国国防部为什么要推行rfid呢?美国国防部目前管理着450万个库存件号,其零部件分布在世界各地,rfid的应用可充分了解部件的使用情况,更好地进行管理,以提高供应链的效率。
无独有偶,美国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于2003年6月宣布采取类似的行动,自2005年1月1日起挂rfid标签。
美国国防部将帮助建立rfid技术标准,并指导rfid技术的发展。美国国防部希望rfid可以为其部队提供最大化的寿命期资产管理效率。通过提高数据的准确度,使资产的可见性和管理都得到改进。
若不知道零备件放在哪里,就可能要从一架飞机拆下零件来修理另一架飞机。美国总审计署2003年12月公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在伊拉克战争期间,运送到前线的航材和实际使用的航材的价值相差12亿美元。
在战场上,战士无法扫描条形码。战地零部件管理对于美国国防部来说是一个黑洞,无法了解前线是否已收到所需零部件。此时,rfid标签可以帮忙。该系统可以利用无线电波,生成全部的交易记录--收据、验收、抛售、付款和库存调整等。
rfid信息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都显得十分有价值。它可以将工厂与散兵坑直接联系在一起。后方工厂可以根据前线的器材消耗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提高对rfid的认知十分重要,它将对所有的航空和国防产品供应商产生影响。美国国防部的供应商若不遵守rfid的标准就无法得到供货合同。因此,美国国防部已组织工业界召开几次rfid峰会,探讨rfid的运用政策。波音和空中客车公司也于6月8~9日组织了全球的航空rfid论坛。
美国国防部快速推广rfid之前应尽快确定rfid标准。目前rfid还不成熟,这方面的专家也相对较少,还不具备大规模使用的经验。
波音和空中客车公司双方有70%的供应商是相同的,因此这两个飞机制造商于6月联合公布了rfid的要求。但对于既要竞争军用飞机又要竞争民用飞机项目的公司来说,需要遵循两套标准,因为军、民用rfid之间的差别非常大。
是什么和为什么
rfid标签利用无线电波形成电子化的产品标签和无线的身份标识。与条形码只提供产品的身份识别不同,rfid标签包含更多的产品信息,诸如有效期、保修以及服役历史等数据。rfid标签更多的优势在于数据的传输不需要视线,且具备动态读写能力。
rfid对售后服务市场的各个方面都会产生影响,从部件的跟踪到构型管理以及修理等。rfid技术的支持者期望该系统能提高工作效率、改进飞机构型管理、减少库存量和降低成本。提高安全和可靠性,缩短设备的修理周期,拉紧整个供应链。同时,供应商可以更快收到付款。
rfid系统由三部分组成:标签、天线和阅读器。
标签中包含一个微型芯片和天线,分为主动式、被动式和半被动式。按功能可以分为只读式和读写式两种。主动式标签有独立的电源,大容量的存贮和重复使用功能。被动式标签不带电源,通过天线接收所需能量,只具备有限的读写功能,不能重复使用。半被动式标签通过电池提供电源。
美国国防部已在货物集装箱和一些航空运输的货盘上采用主动式rfid技术,明年将要求所有的盒子、货盘以及其他所有需要单独识别的物品上贴上被动式rfid标签。各种标签的价格从5美分到100美元不等,比条形码贵很多。
采用何种频率传送信号是使用rfid首先考虑的问题。rfid并不是一项新技术,已在世界各地广泛应用。低频(125千赫)传输通常用在家畜的标签上,在短距离范围内传输效果好,但数据传输速度相对较低,成本较高。高频率(13.56兆赫)有相对较快的数据传播速度、成本较低,是惟一可在世界各地使用的频率。超高频(860~960兆赫,2.5~5.9千兆赫)可以快速传递、成本较低,但是标签的信号很容易被屏蔽或干扰。美国国防部正在考虑采用860~960兆赫的频段,波音公司在今年也试验了13.56兆赫和915兆赫的发射频率。
rfid阅读器可以是手持式装置,也可以是一个钉在墙上或门上的盒子。沃尔玛将采用900兆赫的频率,将在所有的集装箱和货盘上都挂rfid标签,当货物通过仓库大门时可以自动扫描,不需要人工介入。
rfid系统的主要的优势之一是标签上的数据不需要人工阅读,与条形码类似,所有的信息可以同时采集与识别。
节省成本是frid技术得以推广的巨大动力。欧洲汽车行业自1996年起在其无钥匙进入系统开始采用rfid技术,exxonmobil公司现已发展了600万用户使用其速通卡。该系统自1997年投入使用,只需在读卡器前轻松摇晃一下,就可以支付
美国国防部和全美最大的零售商都打算自1月1日起开始采用rfid标签。rfid智能标签的推广已势在必行。随着产品挂签日期的临近,相应标准还在制定之中。相对而言,民用航空领域的rfid应用更为超前一些。
美国国防部于2003年10月2日颁布rfid(无线电频率识别)使用政策,要求自2005年1月1日起,所有航材及物品的盒子上都要强制挂上rfid标签。
美国国防部为什么要推行rfid呢?美国国防部目前管理着450万个库存件号,其零部件分布在世界各地,rfid的应用可充分了解部件的使用情况,更好地进行管理,以提高供应链的效率。
无独有偶,美国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于2003年6月宣布采取类似的行动,自2005年1月1日起挂rfid标签。
美国国防部将帮助建立rfid技术标准,并指导rfid技术的发展。美国国防部希望rfid可以为其部队提供最大化的寿命期资产管理效率。通过提高数据的准确度,使资产的可见性和管理都得到改进。
若不知道零备件放在哪里,就可能要从一架飞机拆下零件来修理另一架飞机。美国总审计署2003年12月公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在伊拉克战争期间,运送到前线的航材和实际使用的航材的价值相差12亿美元。
在战场上,战士无法扫描条形码。战地零部件管理对于美国国防部来说是一个黑洞,无法了解前线是否已收到所需零部件。此时,rfid标签可以帮忙。该系统可以利用无线电波,生成全部的交易记录--收据、验收、抛售、付款和库存调整等。
rfid信息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都显得十分有价值。它可以将工厂与散兵坑直接联系在一起。后方工厂可以根据前线的器材消耗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提高对rfid的认知十分重要,它将对所有的航空和国防产品供应商产生影响。美国国防部的供应商若不遵守rfid的标准就无法得到供货合同。因此,美国国防部已组织工业界召开几次rfid峰会,探讨rfid的运用政策。波音和空中客车公司也于6月8~9日组织了全球的航空rfid论坛。
美国国防部快速推广rfid之前应尽快确定rfid标准。目前rfid还不成熟,这方面的专家也相对较少,还不具备大规模使用的经验。
波音和空中客车公司双方有70%的供应商是相同的,因此这两个飞机制造商于6月联合公布了rfid的要求。但对于既要竞争军用飞机又要竞争民用飞机项目的公司来说,需要遵循两套标准,因为军、民用rfid之间的差别非常大。
是什么和为什么
rfid标签利用无线电波形成电子化的产品标签和无线的身份标识。与条形码只提供产品的身份识别不同,rfid标签包含更多的产品信息,诸如有效期、保修以及服役历史等数据。rfid标签更多的优势在于数据的传输不需要视线,且具备动态读写能力。
rfid对售后服务市场的各个方面都会产生影响,从部件的跟踪到构型管理以及修理等。rfid技术的支持者期望该系统能提高工作效率、改进飞机构型管理、减少库存量和降低成本。提高安全和可靠性,缩短设备的修理周期,拉紧整个供应链。同时,供应商可以更快收到付款。
rfid系统由三部分组成:标签、天线和阅读器。
标签中包含一个微型芯片和天线,分为主动式、被动式和半被动式。按功能可以分为只读式和读写式两种。主动式标签有独立的电源,大容量的存贮和重复使用功能。被动式标签不带电源,通过天线接收所需能量,只具备有限的读写功能,不能重复使用。半被动式标签通过电池提供电源。
美国国防部已在货物集装箱和一些航空运输的货盘上采用主动式rfid技术,明年将要求所有的盒子、货盘以及其他所有需要单独识别的物品上贴上被动式rfid标签。各种标签的价格从5美分到100美元不等,比条形码贵很多。
采用何种频率传送信号是使用rfid首先考虑的问题。rfid并不是一项新技术,已在世界各地广泛应用。低频(125千赫)传输通常用在家畜的标签上,在短距离范围内传输效果好,但数据传输速度相对较低,成本较高。高频率(13.56兆赫)有相对较快的数据传播速度、成本较低,是惟一可在世界各地使用的频率。超高频(860~960兆赫,2.5~5.9千兆赫)可以快速传递、成本较低,但是标签的信号很容易被屏蔽或干扰。美国国防部正在考虑采用860~960兆赫的频段,波音公司在今年也试验了13.56兆赫和915兆赫的发射频率。
rfid阅读器可以是手持式装置,也可以是一个钉在墙上或门上的盒子。沃尔玛将采用900兆赫的频率,将在所有的集装箱和货盘上都挂rfid标签,当货物通过仓库大门时可以自动扫描,不需要人工介入。
rfid系统的主要的优势之一是标签上的数据不需要人工阅读,与条形码类似,所有的信息可以同时采集与识别。
节省成本是frid技术得以推广的巨大动力。欧洲汽车行业自1996年起在其无钥匙进入系统开始采用rfid技术,exxonmobil公司现已发展了600万用户使用其速通卡。该系统自1997年投入使用,只需在读卡器前轻松摇晃一下,就可以支付
上一篇:UPS:勇于尝试RFID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