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蓄电池铝壳合金分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08/5/28 0:00:00 访问次数:540
我们以053450 a/860方角铝壳锂离子蓄电池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了壳材质合金含量对电池及性能的影响。
1 实验
1.1实验电池的制作
053450 a/860电池,壳壁厚0.25 mm,外形厚5.0 mm,最大偏差不大于0.05 mm。此型号电池制作工艺较成熟,电池壳薄厚居中,芯入壳松紧适中,因此以它为例来说明壳材质成分对电池的影响。表1是铝材的三种不同合金成分,分别制作此三种材质的053450 a壳各100只,每种材质壳的代号分别为053450 a 1、053450 a 2、053450 a 3。各取50只壳进行材质性能检测,分别测定材质硬度及材质鼓胀情况,三种合金成分铝材的壳硬度分别为46.78、52.3 6、6 1.49 hv;壳鼓胀量分别为0.98、0.75、0.61 mm。需要说明的是测硬度的仪器采用维氏硬度计,测量前要选择较光滑、平整的壳壁,否则会影响测量值;材质的鼓胀量实验是在对电池壳进行封口时,从注液孔注入相同气压测量同一位置的鼓胀值得到的。表2是测量得到的这100只电池壳的外形尺寸平均值,可见壳外形尺寸基本一致。按照正常生产工艺,涂布正、负极片并压光,保证压光厚度一致,并分切成宽度一致的小片。选用1 6 μm隔膜,经相同尺寸卷针卷绕成电芯。
在注液工序注入等量的电解液,然后进行化成、分选,并进入老化库老化。总之,确保这150只实验电池填充物一致,执行工艺一致。老化后的成品电池厚度平均值分别为5.20、
5.1 4、5.1 0 mm,膨胀系数平均值分别为1.03 8、1.024、1.018。
1.2 三种材质壳与电芯上盖的可焊性实验
分别取三种材质壳053450 a各1 000只,使用相同厂家相同批次的相应立焊电池上盖与壳配合,然后使用同一台激光焊机采用同一参数进行封口焊接。焊接过程中记录熔深、焊缝高度和焊漏电池只数。表3是焊接结果。
1.3 电池容量的测定
使用宏圆锂离子蓄电池自动检测装置进行化成及分选。实验电池先是1 c恒流充电到4.2 v,然后是恒压充电至20ma,时间大约为3 h。化成是为了使负极材料表面形成均匀的sei膜[4]。实验电池化成充电后,停置l 0 min再以0.2 c恒流放电到3.0 v,在设计容量均为860 mah的情况下,测得的电池实际容量平均值分别为877、892、910 mah。
1.4 电池内阻的测定
电池的内阻是指电流通过电池内部所受到的阻力,包括欧姆电阻和电化学反应产生的极化电阻。电池的内阻与电池的荷电状态有关,充电态与放电态的内阻有一定的区别[5]。表4是dk 3000 a电阻测试仪测得的实验电池充电态的内阻。
1.5 电池放电曲线
电池的放电电压又称工作电压,是衡量电池工作能力的一个指标。图1是三种实验电池分别以放电电压作纵坐标,以放电容量作横坐标绘制电压随容量变化的放电曲线。充放电
制度为1 c恒流充电到4.2 v,再恒压充电3 h,0.2 c恒流放电到3.0 v。
1.6 电池循环寿命曲线
电池的循环寿命是衡量电池性能的重要指标,是指在一定的充放电制度下,电池容量降至某一规定值之前,电池所能承受的循环次数。在本实验中,三种实验电池分别进行了300次循环,按照产业标准,容量衰减应不低于初始容量的80%。图2是实验电池的300次循环曲线。
2 结果与讨论
我们以053450 a/860方角铝壳锂离子蓄电池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了壳材质合金含量对电池及性能的影响。
1 实验
1.1实验电池的制作
053450 a/860电池,壳壁厚0.25 mm,外形厚5.0 mm,最大偏差不大于0.05 mm。此型号电池制作工艺较成熟,电池壳薄厚居中,芯入壳松紧适中,因此以它为例来说明壳材质成分对电池的影响。表1是铝材的三种不同合金成分,分别制作此三种材质的053450 a壳各100只,每种材质壳的代号分别为053450 a 1、053450 a 2、053450 a 3。各取50只壳进行材质性能检测,分别测定材质硬度及材质鼓胀情况,三种合金成分铝材的壳硬度分别为46.78、52.3 6、6 1.49 hv;壳鼓胀量分别为0.98、0.75、0.61 mm。需要说明的是测硬度的仪器采用维氏硬度计,测量前要选择较光滑、平整的壳壁,否则会影响测量值;材质的鼓胀量实验是在对电池壳进行封口时,从注液孔注入相同气压测量同一位置的鼓胀值得到的。表2是测量得到的这100只电池壳的外形尺寸平均值,可见壳外形尺寸基本一致。按照正常生产工艺,涂布正、负极片并压光,保证压光厚度一致,并分切成宽度一致的小片。选用1 6 μm隔膜,经相同尺寸卷针卷绕成电芯。
在注液工序注入等量的电解液,然后进行化成、分选,并进入老化库老化。总之,确保这150只实验电池填充物一致,执行工艺一致。老化后的成品电池厚度平均值分别为5.20、
5.1 4、5.1 0 mm,膨胀系数平均值分别为1.03 8、1.024、1.018。
1.2 三种材质壳与电芯上盖的可焊性实验
分别取三种材质壳053450 a各1 000只,使用相同厂家相同批次的相应立焊电池上盖与壳配合,然后使用同一台激光焊机采用同一参数进行封口焊接。焊接过程中记录熔深、焊缝高度和焊漏电池只数。表3是焊接结果。
1.3 电池容量的测定
使用宏圆锂离子蓄电池自动检测装置进行化成及分选。实验电池先是1 c恒流充电到4.2 v,然后是恒压充电至20ma,时间大约为3 h。化成是为了使负极材料表面形成均匀的sei膜[4]。实验电池化成充电后,停置l 0 min再以0.2 c恒流放电到3.0 v,在设计容量均为860 mah的情况下,测得的电池实际容量平均值分别为877、892、910 mah。
1.4 电池内阻的测定
电池的内阻是指电流通过电池内部所受到的阻力,包括欧姆电阻和电化学反应产生的极化电阻。电池的内阻与电池的荷电状态有关,充电态与放电态的内阻有一定的区别[5]。表4是dk 3000 a电阻测试仪测得的实验电池充电态的内阻。
1.5 电池放电曲线
电池的放电电压又称工作电压,是衡量电池工作能力的一个指标。图1是三种实验电池分别以放电电压作纵坐标,以放电容量作横坐标绘制电压随容量变化的放电曲线。充放电
制度为1 c恒流充电到4.2 v,再恒压充电3 h,0.2 c恒流放电到3.0 v。
1.6 电池循环寿命曲线
电池的循环寿命是衡量电池性能的重要指标,是指在一定的充放电制度下,电池容量降至某一规定值之前,电池所能承受的循环次数。在本实验中,三种实验电池分别进行了300次循环,按照产业标准,容量衰减应不低于初始容量的80%。图2是实验电池的300次循环曲线。
2 结果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