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白光LED驱动的电荷泵电路设计
发布时间:2008/5/28 0:00:00 访问次数:335
0 引 言
目前用于白光驱动的升压型电路主要有电感型dc-dc电路和电荷泵电路。电感型dc-dc电路存在emi等问题,而电荷泵电路结构简单,emi较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白光led驱动的电荷泵主要有两种类型:电压模式和电流模式。相对于电压模式可能造成每个led亮度不匹配的缺点,电流模式每路单独输出恒定电流,使亮度可以较好地匹配,而且不需要外围平衡电阻,大大节省了空间。
本文设计了一种用于白光led驱动的电流型电荷泵电路。采用1.5倍压升压,比传统的2倍压升压模式提高了效率,并采用数字调光方式,可提供32级灰度输出,满足不同场合的要求。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可分为以下部分:带隙基准电路,软启动电路,振荡器,1.5倍压电荷泵,数字调光模块。当en/set端输入高电平时,芯片启动,vin经过1.5倍压电荷泵升压,使输出电压稳定在5 v,如果en/set端输入一串脉冲后置高电平,则数字调光模块可记录下脉冲个数,然后转换成不同的输出电流,实现调光功能。
1 1.5 倍压电荷泵原理
1.1 基本原理
1.5倍压电荷泵 原理如图2所示,其基本控制思想如下:osc通过驱动电路,控制s1~s7的导通与关断。时序如下:第一时刻,开通s1、s4、s6,vin对电容c1充电,c2短接,使vc1=v1,vc2=0;第二时刻,关闭s1、s4、s6,开通s2、s3、s5、s7,c1对c2充电,使vc1=vc2=1/2 v1,最后加上v1对c3充电,周而复始,vcut经过电阻分压,与基准电压做比较,控制上端mos管的导通电阻,改变充电回路的rc充电常数,最终使输出稳定在5 v。图3为控制脉冲时序图,其中d1为s1的驱动信号,低有效;d2为s4、s6的驱动信号,高有效;d3为s2、s3、s5、s7的驱动信号,低有效。为了防止时钟馈通,驱动电路中包含了非交叠时钟电路。
1.2 实际电路设计
整个开关管网络由5个pmos管s1、s2、s3、s5、s7及2个nmos管s4、s6组成,如图4所示。以p管s1和n管s4为例,计算开关管的宽长比。根据版图设计规则的要求,单个管子的宽长比w/l可以设定为2.8μm/0.6μm。假设s1的宽长比为x(w/l),s4的宽长比为y(w/l)。本设计采用csmc0.6 μm工艺,根据工艺及设计要求,v1=3.3 v,uncox=50μa/v2 vthn=0.7 v,|vthp|=1 v,2up=un,因为
其它管子的宽长比也可以同理求得。由于流过开关管的电流比较大,开关管的宽长比很大,一般采用晶体管并联的形式,在版图上通常以waffle的结构实现。
如果开关管的衬底未与源端相接,则会产生衬底偏置效应,使开关管产生阈值损失,导致电荷泵电压无法升至设定值。如图4所示,开关管s1、s3、s4、s5、s6的源漏端能比较容易的判断出来,s2、s7的两端电压高低未定,因此如果处理不妥当,会引起衬底偏置效应,本设计采用了一种方式,比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一个比较器对v1和vout进行比较,如果vout>v1,则让s2、s7的衬底端接vout端,如果vout 2 调光功能实现 越来越多应用场合希望白光led驱动器能够支持led光亮度的调节。目前调光技术主要有两种:pwm调光、数字调光。pwm(脉宽调制)调光方式是一种利用宽、窄不同的数字式脉冲,反复开关白光led驱动器来改变输出电流,从而调节白光led的亮度。但需要一个专用pwm口,同时会产生人耳听得见的噪声。本设计采用一种新型的数字调光技术。相比pwm控制有明显的优点:将时序信号存储在内部的寄存器中,使数据寄存器输出一连串的控制信号,如果需要改变白光led的亮度,则重新通过en/set对rom进行修改即可,不需要一直给en/set连续的pwm信号来控制白光led的亮度,这个特性大大减轻了微处理器的负担,也减少了噪声。 其工作原理如下,en/set的第一个上升沿脉冲开启ic并且初始化设置led电流到最低的549 μa。当最终的时钟序列输入为想得到的亮度级别时,en/set引脚维持高电平来维持装置输出电流在程序设置的级别。当en/set引脚置低toff=480μs以后,装置关闭。整个调光模块可分为四大部分:延时控制,计数器,rom,恒流源。<
0 引 言
目前用于白光驱动的升压型电路主要有电感型dc-dc电路和电荷泵电路。电感型dc-dc电路存在emi等问题,而电荷泵电路结构简单,emi较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白光led驱动的电荷泵主要有两种类型:电压模式和电流模式。相对于电压模式可能造成每个led亮度不匹配的缺点,电流模式每路单独输出恒定电流,使亮度可以较好地匹配,而且不需要外围平衡电阻,大大节省了空间。
本文设计了一种用于白光led驱动的电流型电荷泵电路。采用1.5倍压升压,比传统的2倍压升压模式提高了效率,并采用数字调光方式,可提供32级灰度输出,满足不同场合的要求。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可分为以下部分:带隙基准电路,软启动电路,振荡器,1.5倍压电荷泵,数字调光模块。当en/set端输入高电平时,芯片启动,vin经过1.5倍压电荷泵升压,使输出电压稳定在5 v,如果en/set端输入一串脉冲后置高电平,则数字调光模块可记录下脉冲个数,然后转换成不同的输出电流,实现调光功能。
1 1.5 倍压电荷泵原理
1.1 基本原理
1.5倍压电荷泵 原理如图2所示,其基本控制思想如下:osc通过驱动电路,控制s1~s7的导通与关断。时序如下:第一时刻,开通s1、s4、s6,vin对电容c1充电,c2短接,使vc1=v1,vc2=0;第二时刻,关闭s1、s4、s6,开通s2、s3、s5、s7,c1对c2充电,使vc1=vc2=1/2 v1,最后加上v1对c3充电,周而复始,vcut经过电阻分压,与基准电压做比较,控制上端mos管的导通电阻,改变充电回路的rc充电常数,最终使输出稳定在5 v。图3为控制脉冲时序图,其中d1为s1的驱动信号,低有效;d2为s4、s6的驱动信号,高有效;d3为s2、s3、s5、s7的驱动信号,低有效。为了防止时钟馈通,驱动电路中包含了非交叠时钟电路。
1.2 实际电路设计
整个开关管网络由5个pmos管s1、s2、s3、s5、s7及2个nmos管s4、s6组成,如图4所示。以p管s1和n管s4为例,计算开关管的宽长比。根据版图设计规则的要求,单个管子的宽长比w/l可以设定为2.8μm/0.6μm。假设s1的宽长比为x(w/l),s4的宽长比为y(w/l)。本设计采用csmc0.6 μm工艺,根据工艺及设计要求,v1=3.3 v,uncox=50μa/v2 vthn=0.7 v,|vthp|=1 v,2up=un,因为
其它管子的宽长比也可以同理求得。由于流过开关管的电流比较大,开关管的宽长比很大,一般采用晶体管并联的形式,在版图上通常以waffle的结构实现。
如果开关管的衬底未与源端相接,则会产生衬底偏置效应,使开关管产生阈值损失,导致电荷泵电压无法升至设定值。如图4所示,开关管s1、s3、s4、s5、s6的源漏端能比较容易的判断出来,s2、s7的两端电压高低未定,因此如果处理不妥当,会引起衬底偏置效应,本设计采用了一种方式,比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一个比较器对v1和vout进行比较,如果vout>v1,则让s2、s7的衬底端接vout端,如果vout 2 调光功能实现 越来越多应用场合希望白光led驱动器能够支持led光亮度的调节。目前调光技术主要有两种:pwm调光、数字调光。pwm(脉宽调制)调光方式是一种利用宽、窄不同的数字式脉冲,反复开关白光led驱动器来改变输出电流,从而调节白光led的亮度。但需要一个专用pwm口,同时会产生人耳听得见的噪声。本设计采用一种新型的数字调光技术。相比pwm控制有明显的优点:将时序信号存储在内部的寄存器中,使数据寄存器输出一连串的控制信号,如果需要改变白光led的亮度,则重新通过en/set对rom进行修改即可,不需要一直给en/set连续的pwm信号来控制白光led的亮度,这个特性大大减轻了微处理器的负担,也减少了噪声。 其工作原理如下,en/set的第一个上升沿脉冲开启ic并且初始化设置led电流到最低的549 μa。当最终的时钟序列输入为想得到的亮度级别时,en/set引脚维持高电平来维持装置输出电流在程序设置的级别。当en/set引脚置低toff=480μs以后,装置关闭。整个调光模块可分为四大部分:延时控制,计数器,rom,恒流源。<
上一篇:一种新型低电荷共享电荷泵电路
上一篇:针对弧焊电源保护电路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