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ZXSC300系列DC-DC控制器的LED驱动电路设计
发布时间:2008/5/28 0:00:00 访问次数:490
作为卤素灯低压照明的一种替代技术,led照明日益流行。与卤素灯泡不同的是,led没有效率低、可靠性差以及使用寿命短等问题的困扰。本文描述了一种在直流照明系统中驱动大功率led的新方法,这种解决方案能提供95%的效率、更长的使用寿命,并能承受更高的电气和机械冲击。
在图1所示的电路中,zxsc300系列dc-dc控制器驱动以降压模式工作的外部开关。表1列出了12v电源系统的材料清单。通过增加r2的值可提供更高的系统电压,例如,要得到24v的电压仅需将r2值改为2.2kω,同时电容c1也须有更高的额定电压,电路基本工作原理如下:
当q1导通时,电流流过led、电容c2和电感。当r1两端的压降达到isense引脚的阈值电压时,q1关断并保持一个固定时间,电感中的能量流过d1和led。经过这个固定时间后,q1重新导通,如此循环往复。
电路工作原理分析
下面对电路的工作原理进行更详细地分析,以得到电路参数及与系统设计相关的计算。下面从开关q1在一个固定时间ton内导通开始分析。zxsc310将q1导通直至它在isense引脚上检测到19mv电压(标称值),于是达到此阈值电压时q1上的电流为19mv/r1,称为ipeak。
当q1导通,电流从电源流出,流过c1和串联led。假设led正向压降为vf,则剩下的电源电压将全部落在l1上,称为vl1,并使l1上的电流以di/dt=vl1/l1的斜率上升。其中di/dt单位为安培/秒、vl1的单位为伏、l1的单位为亨。
q1 与 r1上的压降忽略不计,因为q1的导通电阻rds(on)很小,且r1上的压降总是小于19mv。19mv是q1的关断阈值电压,依据isense引脚的阈值电压设置。
vin=vf+vl1
ton=ipeakxl1/ vl1
由于将vin减去led正向压降可得到l1两端的电压,故可算出ton。因此,如果l1较小,则对于同样的峰值电流ipeak及电源电压vin,ton 亦较小。请注意,在电感电流上升到ipeak的过程中,电流流过led,因此led上的平均电流等于ton上升期间及toff下降期间的电流之和。
现在看一下q1关断期间(toff)的情况。zxsc300系列dc-dc控制器的toff在内部被固定为1.7us(标称值),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用该值来计算电流斜坡,则其范围最小为1.2μs,最大为3.2μs。
为尽量减少传导损耗及开关损耗,ton不能比toff小太多。过高的开关频率会造成较高的dv/dt,因此建议zxsc300和310的最高工作频率为200 khz。假设固定toff为1.7μs,则ton最小值为5μs-1.7μs=3.3μs。然而这不是一个绝对限制值,这些器件已可在2至3倍该频率下工作,但转换效率会降低。
在toff期间,储存在电感中的能量将被转移到led,只在肖特基二极管上有一些损耗。储存在电感中的能量为:
eq1
系统可以以连续或非连续模式工作,两者之间的差别及对平均电流的影响将在后面部分中解释。
如果toff恰好是电流达到零所需的时间,则led中的平均电流将为ipeak/2。实际上,电流可能会在toff之前达到零,此时平均电流将小于ipeak/2,因为在这个周期里有一段时间led的电流为零,这称为“非连续”工作模式。
如果经过1.7μs后电流没有达到零,而是下降到imin,则称器件进入“连续”工作模式。led电流将在imin与ipeak之间上升和下降(di/dt斜率可能不同),此时平均led电流为imin与ipeak的平均值。
通过用实际值进行计算,上面的原理可运用于实际电路设计。例如,已知输出电压稳定的12v直流电源以及3个功率为1w的led(需要340ma工作电流),即可参考图1所示的电路及表1列出的材料清单进行设计。该设计可工作在11v至18v电源电压范围内。
电源输入电压=vin=12v,led正向压降=vf=9.6v,vin
作为卤素灯低压照明的一种替代技术,led照明日益流行。与卤素灯泡不同的是,led没有效率低、可靠性差以及使用寿命短等问题的困扰。本文描述了一种在直流照明系统中驱动大功率led的新方法,这种解决方案能提供95%的效率、更长的使用寿命,并能承受更高的电气和机械冲击。
在图1所示的电路中,zxsc300系列dc-dc控制器驱动以降压模式工作的外部开关。表1列出了12v电源系统的材料清单。通过增加r2的值可提供更高的系统电压,例如,要得到24v的电压仅需将r2值改为2.2kω,同时电容c1也须有更高的额定电压,电路基本工作原理如下:
当q1导通时,电流流过led、电容c2和电感。当r1两端的压降达到isense引脚的阈值电压时,q1关断并保持一个固定时间,电感中的能量流过d1和led。经过这个固定时间后,q1重新导通,如此循环往复。
电路工作原理分析
下面对电路的工作原理进行更详细地分析,以得到电路参数及与系统设计相关的计算。下面从开关q1在一个固定时间ton内导通开始分析。zxsc310将q1导通直至它在isense引脚上检测到19mv电压(标称值),于是达到此阈值电压时q1上的电流为19mv/r1,称为ipeak。
当q1导通,电流从电源流出,流过c1和串联led。假设led正向压降为vf,则剩下的电源电压将全部落在l1上,称为vl1,并使l1上的电流以di/dt=vl1/l1的斜率上升。其中di/dt单位为安培/秒、vl1的单位为伏、l1的单位为亨。
q1 与 r1上的压降忽略不计,因为q1的导通电阻rds(on)很小,且r1上的压降总是小于19mv。19mv是q1的关断阈值电压,依据isense引脚的阈值电压设置。
vin=vf+vl1
ton=ipeakxl1/ vl1
由于将vin减去led正向压降可得到l1两端的电压,故可算出ton。因此,如果l1较小,则对于同样的峰值电流ipeak及电源电压vin,ton 亦较小。请注意,在电感电流上升到ipeak的过程中,电流流过led,因此led上的平均电流等于ton上升期间及toff下降期间的电流之和。
现在看一下q1关断期间(toff)的情况。zxsc300系列dc-dc控制器的toff在内部被固定为1.7us(标称值),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用该值来计算电流斜坡,则其范围最小为1.2μs,最大为3.2μs。
为尽量减少传导损耗及开关损耗,ton不能比toff小太多。过高的开关频率会造成较高的dv/dt,因此建议zxsc300和310的最高工作频率为200 khz。假设固定toff为1.7μs,则ton最小值为5μs-1.7μs=3.3μs。然而这不是一个绝对限制值,这些器件已可在2至3倍该频率下工作,但转换效率会降低。
在toff期间,储存在电感中的能量将被转移到led,只在肖特基二极管上有一些损耗。储存在电感中的能量为:
eq1
系统可以以连续或非连续模式工作,两者之间的差别及对平均电流的影响将在后面部分中解释。
如果toff恰好是电流达到零所需的时间,则led中的平均电流将为ipeak/2。实际上,电流可能会在toff之前达到零,此时平均电流将小于ipeak/2,因为在这个周期里有一段时间led的电流为零,这称为“非连续”工作模式。
如果经过1.7μs后电流没有达到零,而是下降到imin,则称器件进入“连续”工作模式。led电流将在imin与ipeak之间上升和下降(di/dt斜率可能不同),此时平均led电流为imin与ipeak的平均值。
通过用实际值进行计算,上面的原理可运用于实际电路设计。例如,已知输出电压稳定的12v直流电源以及3个功率为1w的led(需要340ma工作电流),即可参考图1所示的电路及表1列出的材料清单进行设计。该设计可工作在11v至18v电源电压范围内。
电源输入电压=vin=12v,led正向压降=vf=9.6v,v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