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电源技术

TD-SCDMA系统中AMR语音编码器的实现

发布时间:2008/5/28 0:00:00 访问次数:561

  摘 要:语音编码方案的选取对移动通信系统的通话质量、信道容量等有重要影响。讨论了td-scdma系统中amr语音编码的自适应机制,分析了amr中代数码本线性预测(acelp)算法及实现过程。该方案可以在一块tms320c5510上实现,通过在td-scdma系统的硬件平台上自环测试,结果是理想的。

  0 引 言

  在语音编码领域中,随着传输、处理、存储等各种信息量的巨增,信息的压缩处理已成为迫切的要求,基于新的网络和新的要求,无论是从节省传输频带资源,还是保持线路通信的高效率等方面来看,研究采用各种可变速率语音编码技术的系统都有重要意义。目前为了适应此需要提出了amr(adaptivemulti-rate)概念,即自适应话音编码器。基于带宽的考虑可分为amr- nb(amrnarrowband)和amr-wb(amrwideband)。对于amr-nb,语音通道带宽限制为3.7 mhz,采样频率为8 khz,而amr-wb为7 mhz的带宽,采样频率为16 khz,但考虑语音的短时相关性,每帧长度均为20 ms。这2种编码器根据带宽的要求虽然选用了不同的速率,但有异曲同工

之处,以下着重介绍在td-scdma中amr-nb的实现。此编码器运用了代数码本线性预测(acelp)混合编码方式,也就是数字语音信号中既包括若干语音特征参数又包括部分波形编码信息,再运用这些特征信息重新合成语音信号的过程。控制这些参数的提取数目,根据速率要求对信息进行取舍而得到了以下8种速率,混合组成如表1所示的自适应语音编码器。表1中模式amr-12.20就提取出244比特的参数信息,而模式amr-4.70却只提取了95比特信息。根据这些比特所含的信息量可以将其分为3类比特class 0,1,2。在信道编码时class0和1都将会使用循环冗余校验码进行差错检验,对于class 2则根据上一帧进行恢复。

  语音编码或语音压缩编码研究的基本问题,就是在给定编码速率的条件下,如何能得到尽量好的重建语音质量。主观评定方法符合人类听话时对语音质量的感觉得到了广泛应用。常用的方法有平均得分意见(mean opinion score,简称mos)判定法,表2说明了amr话音编码器各模式的话音质量。

  1 amr模式选择的自适应机制

  自适应的基本概念是以更加智能的方式解决信源和信道编码的速率分配问题,使得无线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更加灵活和高效。实际的语音编码速率取决于信道的条件,它是信道质量的函数。而这部分的工作是解码器根据噪声等测量参数协助基站来完成的,选择模式,决定速率快慢。原则上在信道很差的时候采用速率比较低的编码器,这样就能分配给信道编码更多的比特数来实现纠错,实现更可靠的差错控制,从而有效地抑制错误发生,提高话音质量[1]。

  在td-scdma系统实现方面为了便于量化比较而采用了c/i(载干比)这一概念,取其滑动平均值,再将此值与一预先定义好的门限值进行比较,来决定速率的选择。由于不同的特性,全速率信道和半速率信道就应有不同的定义值。在全速率信道,当c/i≥13时,mr122的mos值可以达到4以上,可以提供很好的性能;9≤c/i<13时,mr122、mr102、mr795都是可以选择的,速率越低,误帧率越低;当6≤c/i<9时,最好选择mr74、 mr67、mr59;而当c/i<6时就应尽量选择越低的速率,随着信道质量的下降,误帧率都会增加,但相对选择的速率低,就能提供相对较好的话音质量。对于半速率信道,与上述类似,不再累述。下面进一步说明自适应速率选择的实现过程。图1是完整的说明图。自适应要求有2类信息需要传输:在下行信道上,需要基站发送给移动台1模式选择测量命令,而在上行信道上,移动台将信道测量信息传送给基站。这种模式要求传送信息准确、可靠、及时,才能有效达到自适应的目的。基站每帧发送1测量命令,得到返回信息,通过比较选择,选择1模式用于下一帧。这样就可以实现速率间的转换,达到自适应的目的,在速率间的切换会有一定功率损耗,并且不同速率间的损 耗是不同的,这是在实现过程中应该考虑的[2,3]。

  2 amr编码器算法

  amr编码器算法是基于代数码本线性预测(acelp)的混合编码算法[4,5]。基本原理是

  摘 要:语音编码方案的选取对移动通信系统的通话质量、信道容量等有重要影响。讨论了td-scdma系统中amr语音编码的自适应机制,分析了amr中代数码本线性预测(acelp)算法及实现过程。该方案可以在一块tms320c5510上实现,通过在td-scdma系统的硬件平台上自环测试,结果是理想的。

  0 引 言

  在语音编码领域中,随着传输、处理、存储等各种信息量的巨增,信息的压缩处理已成为迫切的要求,基于新的网络和新的要求,无论是从节省传输频带资源,还是保持线路通信的高效率等方面来看,研究采用各种可变速率语音编码技术的系统都有重要意义。目前为了适应此需要提出了amr(adaptivemulti-rate)概念,即自适应话音编码器。基于带宽的考虑可分为amr- nb(amrnarrowband)和amr-wb(amrwideband)。对于amr-nb,语音通道带宽限制为3.7 mhz,采样频率为8 khz,而amr-wb为7 mhz的带宽,采样频率为16 khz,但考虑语音的短时相关性,每帧长度均为20 ms。这2种编码器根据带宽的要求虽然选用了不同的速率,但有异曲同工

之处,以下着重介绍在td-scdma中amr-nb的实现。此编码器运用了代数码本线性预测(acelp)混合编码方式,也就是数字语音信号中既包括若干语音特征参数又包括部分波形编码信息,再运用这些特征信息重新合成语音信号的过程。控制这些参数的提取数目,根据速率要求对信息进行取舍而得到了以下8种速率,混合组成如表1所示的自适应语音编码器。表1中模式amr-12.20就提取出244比特的参数信息,而模式amr-4.70却只提取了95比特信息。根据这些比特所含的信息量可以将其分为3类比特class 0,1,2。在信道编码时class0和1都将会使用循环冗余校验码进行差错检验,对于class 2则根据上一帧进行恢复。

  语音编码或语音压缩编码研究的基本问题,就是在给定编码速率的条件下,如何能得到尽量好的重建语音质量。主观评定方法符合人类听话时对语音质量的感觉得到了广泛应用。常用的方法有平均得分意见(mean opinion score,简称mos)判定法,表2说明了amr话音编码器各模式的话音质量。

  1 amr模式选择的自适应机制

  自适应的基本概念是以更加智能的方式解决信源和信道编码的速率分配问题,使得无线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更加灵活和高效。实际的语音编码速率取决于信道的条件,它是信道质量的函数。而这部分的工作是解码器根据噪声等测量参数协助基站来完成的,选择模式,决定速率快慢。原则上在信道很差的时候采用速率比较低的编码器,这样就能分配给信道编码更多的比特数来实现纠错,实现更可靠的差错控制,从而有效地抑制错误发生,提高话音质量[1]。

  在td-scdma系统实现方面为了便于量化比较而采用了c/i(载干比)这一概念,取其滑动平均值,再将此值与一预先定义好的门限值进行比较,来决定速率的选择。由于不同的特性,全速率信道和半速率信道就应有不同的定义值。在全速率信道,当c/i≥13时,mr122的mos值可以达到4以上,可以提供很好的性能;9≤c/i<13时,mr122、mr102、mr795都是可以选择的,速率越低,误帧率越低;当6≤c/i<9时,最好选择mr74、 mr67、mr59;而当c/i<6时就应尽量选择越低的速率,随着信道质量的下降,误帧率都会增加,但相对选择的速率低,就能提供相对较好的话音质量。对于半速率信道,与上述类似,不再累述。下面进一步说明自适应速率选择的实现过程。图1是完整的说明图。自适应要求有2类信息需要传输:在下行信道上,需要基站发送给移动台1模式选择测量命令,而在上行信道上,移动台将信道测量信息传送给基站。这种模式要求传送信息准确、可靠、及时,才能有效达到自适应的目的。基站每帧发送1测量命令,得到返回信息,通过比较选择,选择1模式用于下一帧。这样就可以实现速率间的转换,达到自适应的目的,在速率间的切换会有一定功率损耗,并且不同速率间的损 耗是不同的,这是在实现过程中应该考虑的[2,3]。

  2 amr编码器算法

  amr编码器算法是基于代数码本线性预测(acelp)的混合编码算法[4,5]。基本原理是

相关IC型号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692101218  13751165337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