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通信网络

中国无线电邮市场是谁的机会

发布时间:2007/4/23 0:00:00 访问次数:905


随着无线电邮技术方案的成熟,Push-mail一族逐渐成为电信增值领域中的新宠。  随着移动运营商对无线电邮市场推广态度的明朗,整个无线电邮产业生态链正在实现良性运转,从而给移动运营商、技术方案提供商和手机终端厂商带来新的市场机会。
  RIM公司黑莓(Black Berry)的横空出世,点燃了运营商们对于全球无线电邮市场的热望。而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进入无线电邮市场,尤其是中国联通红莓(Red Berry)业务的推出,则带给中国无线电邮市场无限的想象空间。
  在无线电邮市场发展的不同阶段,移动运营商、技术方案提供商以及终端厂商各自扮演了不同的重要角色。但在新一轮的淘金热潮中,显然不会出现利益均摊、皆大欢喜的局面。那么,中国无线电邮市场究竟是谁的机会?
  用户基础运营商的机会
  与其他移动增值业务不同的是,无线电邮的主要服务对象并非手机之间的信息互动,而是手机与电脑之间的互动。因此,无线电邮用户首先必须是经常借 助网络工作和生活的人,否则电子邮件需求无从谈起。据统计,截至2005年12月31日,中国上网用户总数已经达到1.11亿,同比净增加1600万。从 另一组数据来看,网民中经常使用电子邮件的比例约为22%左右,从未使用电子邮件的比例为35%,偶尔使用电子邮件的比例为43%左右。从中,我们可以大 体估算出潜在的无线电邮用户基数的规模应该至少在2200万人以上。但作为一项需要付费的增值服务,并非所有有需求的网民都能够或者愿意支付一定的费用来 享受无线电邮的便利和高效率。从目前统计的数据来看,大专或本科以上学历并且平均个人月收入2000元以上的高端网民是最有可能为无线电邮埋单的潜在用 户,这部分网民约占网民总体的16%左右。当然,相比宽带、短信等成熟的市场来说,这部分用户数量可能不值一提,但是在无线电邮市场刚刚萌芽的今天,这个 数量对任何一家刚刚介入的运营商来说,都是一块不能小觑的蛋糕。
  技术基础方案商的机会
  习惯上,我们把能够与互联网进行互动实现邮件收发传递的手机称为无线电邮手机。这项服务的实现首先必须借助电信运营商无线移动网络。但不同的运 营商采取的无线电邮方案通常也是不同的,其在用户类型、邮件安全性/保密性、邮箱服务器功能和类型、接受邮件方式、邮件接收格式和大小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 的差异。依据邮件接收方式和用户类型,可以大致把这些无线电邮技术方案划分为三大类:短信通知型、上网接收型和Push-mail型。
  1. 短信通知型技术方案
  具有短信功能的手机通过SP网站或者移动运营商业务开通“手机邮”或者“随身邮”等业务。当用户设定账号邮箱有邮件到达后,用户的手机会收到 “邮件到达”的通知。用户可通过电脑登录邮箱查阅邮件。如果用户手机具有上网功能,用户也可通过手机登录邮箱所在网站查阅邮件和发送邮件,但此时对手机存 储容量和支持文件格式有较高的要求。
  使用短信通知型方式接收邮件的用户只能收到邮件到达的通知,邮件不能自动到达手机终端,用户仍需要登录网站才能查阅邮件。这种方案只提供随时监 控设定账号邮箱的状态的功能,严格地说,并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无线电邮,而应归于运营商或者内容服务商常规的增值服务业务之列。目前“手机邮”或者“随身 邮”业务多以包月的方式实现,用户数量并不多。
  2. 上网接收型技术方案
  第二种方案与第一种方案的区别不大。同样开通了“手机邮”或者“随身邮”等业务,不同之处却在于,邮件将被转入用户设定在SP网站或者链接到SP网站上的邮箱,到达的邮件通过短信告知用户,或者用户通过手机主动登录SP网站邮箱查阅电子邮件。
  上网接收型无线电邮也不能主动到达用户手机终端,用户仍然要手动收取邮件,受无线网络带宽和传输速度的限制,对邮件附件文件格式和大小限制较高。
  目前,上网接收型无线电邮技术方案多被SP网站所采用,用户建立在网站上的邮箱基本都是免费的,但是如果用户要想通过无线网络收取或者阅读电子 邮件,需要付给运营商一定数额的信息费或者流量费。SP网站开通免费无线电邮业务主要是为了开展无线数据业务,另外带动广告和其他业务的发展。
  3. Push-mail型技术方案
  Push技术是第三种无线电邮方案的基础。采用Push技术完成电子邮件的发送和接收时,移动终端用户无须主动接收或者主动发起接收Email,来自互联网的Email会自动被接收到用户的移动终端上。
  在Push-mail型无线电邮技术方案中,运营商采用专业的无线电邮服务器设定服务器端和用户终端接收和发送邮件的规则,使电子邮件能够被主 动送达用户终端或者先发出通知告知用户邮件已到达用户终端。Push-mail型无线电邮主要应用于企业级用户,并且通过无线电邮服务器与企业数据库和信 息处理服务器相连,对信息流通过程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有较高的要求,并在无线电邮服务器和终端产品间设置了防火

随着无线电邮技术方案的成熟,Push-mail一族逐渐成为电信增值领域中的新宠。  随着移动运营商对无线电邮市场推广态度的明朗,整个无线电邮产业生态链正在实现良性运转,从而给移动运营商、技术方案提供商和手机终端厂商带来新的市场机会。
  RIM公司黑莓(Black Berry)的横空出世,点燃了运营商们对于全球无线电邮市场的热望。而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进入无线电邮市场,尤其是中国联通红莓(Red Berry)业务的推出,则带给中国无线电邮市场无限的想象空间。
  在无线电邮市场发展的不同阶段,移动运营商、技术方案提供商以及终端厂商各自扮演了不同的重要角色。但在新一轮的淘金热潮中,显然不会出现利益均摊、皆大欢喜的局面。那么,中国无线电邮市场究竟是谁的机会?
  用户基础运营商的机会
  与其他移动增值业务不同的是,无线电邮的主要服务对象并非手机之间的信息互动,而是手机与电脑之间的互动。因此,无线电邮用户首先必须是经常借 助网络工作和生活的人,否则电子邮件需求无从谈起。据统计,截至2005年12月31日,中国上网用户总数已经达到1.11亿,同比净增加1600万。从 另一组数据来看,网民中经常使用电子邮件的比例约为22%左右,从未使用电子邮件的比例为35%,偶尔使用电子邮件的比例为43%左右。从中,我们可以大 体估算出潜在的无线电邮用户基数的规模应该至少在2200万人以上。但作为一项需要付费的增值服务,并非所有有需求的网民都能够或者愿意支付一定的费用来 享受无线电邮的便利和高效率。从目前统计的数据来看,大专或本科以上学历并且平均个人月收入2000元以上的高端网民是最有可能为无线电邮埋单的潜在用 户,这部分网民约占网民总体的16%左右。当然,相比宽带、短信等成熟的市场来说,这部分用户数量可能不值一提,但是在无线电邮市场刚刚萌芽的今天,这个 数量对任何一家刚刚介入的运营商来说,都是一块不能小觑的蛋糕。
  技术基础方案商的机会
  习惯上,我们把能够与互联网进行互动实现邮件收发传递的手机称为无线电邮手机。这项服务的实现首先必须借助电信运营商无线移动网络。但不同的运 营商采取的无线电邮方案通常也是不同的,其在用户类型、邮件安全性/保密性、邮箱服务器功能和类型、接受邮件方式、邮件接收格式和大小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 的差异。依据邮件接收方式和用户类型,可以大致把这些无线电邮技术方案划分为三大类:短信通知型、上网接收型和Push-mail型。
  1. 短信通知型技术方案
  具有短信功能的手机通过SP网站或者移动运营商业务开通“手机邮”或者“随身邮”等业务。当用户设定账号邮箱有邮件到达后,用户的手机会收到 “邮件到达”的通知。用户可通过电脑登录邮箱查阅邮件。如果用户手机具有上网功能,用户也可通过手机登录邮箱所在网站查阅邮件和发送邮件,但此时对手机存 储容量和支持文件格式有较高的要求。
  使用短信通知型方式接收邮件的用户只能收到邮件到达的通知,邮件不能自动到达手机终端,用户仍需要登录网站才能查阅邮件。这种方案只提供随时监 控设定账号邮箱的状态的功能,严格地说,并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无线电邮,而应归于运营商或者内容服务商常规的增值服务业务之列。目前“手机邮”或者“随身 邮”业务多以包月的方式实现,用户数量并不多。
  2. 上网接收型技术方案
  第二种方案与第一种方案的区别不大。同样开通了“手机邮”或者“随身邮”等业务,不同之处却在于,邮件将被转入用户设定在SP网站或者链接到SP网站上的邮箱,到达的邮件通过短信告知用户,或者用户通过手机主动登录SP网站邮箱查阅电子邮件。
  上网接收型无线电邮也不能主动到达用户手机终端,用户仍然要手动收取邮件,受无线网络带宽和传输速度的限制,对邮件附件文件格式和大小限制较高。
  目前,上网接收型无线电邮技术方案多被SP网站所采用,用户建立在网站上的邮箱基本都是免费的,但是如果用户要想通过无线网络收取或者阅读电子 邮件,需要付给运营商一定数额的信息费或者流量费。SP网站开通免费无线电邮业务主要是为了开展无线数据业务,另外带动广告和其他业务的发展。
  3. Push-mail型技术方案
  Push技术是第三种无线电邮方案的基础。采用Push技术完成电子邮件的发送和接收时,移动终端用户无须主动接收或者主动发起接收Email,来自互联网的Email会自动被接收到用户的移动终端上。
  在Push-mail型无线电邮技术方案中,运营商采用专业的无线电邮服务器设定服务器端和用户终端接收和发送邮件的规则,使电子邮件能够被主 动送达用户终端或者先发出通知告知用户邮件已到达用户终端。Push-mail型无线电邮主要应用于企业级用户,并且通过无线电邮服务器与企业数据库和信 息处理服务器相连,对信息流通过程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有较高的要求,并在无线电邮服务器和终端产品间设置了防火
相关IC型号

热门点击

 

推荐技术资料

耳机的焊接
    整机电路简单,用洞洞板搭线比较方便。EM8621实际采...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692101218  13751165337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