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无线通信

基于GPRS的远程心电实时监护终端

发布时间:2007/4/23 0:00:00 访问次数:539

摘要:针对现代医疗的新要求,设计了一种基于GPRS的远程心电实时监护终端。该监护终端能采集人体心电信号并实时发送,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线实时监护。介绍了系统原理和总体方案,着重阐述了监护终端的硬件设计以及相应单片机的软件设计。
关键词:心电GPRS单片机无线实时监护

在现代医学中,心电信号是诊断心血管疾病的重要依据。传统的心电监护设备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这一类监护设备一般只能在医院里使用.而可以随身携带的Holter又只能实现心电信号的回放而不是实时监护。基于无线通信的远程心电监护系统给了患者较大的活动自由,用户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得到医院监护中心的监护,在出现紧急情况时可以被及时发现并救治。美国、澳大利亚和欧洲一些国家进行了远程心电监护的研究,部分公司还推出了相应的监护仪,国内也有部分高校和研究单位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并未开发出成熟、实用的系统。

这里利用业已成熟的GPRS技术设计了一种便携式远程心电实时监护终端,克服了Holter只能用于回放分析的缺点,可以对患者心电信号进行实时监护。下面详细介绍该监护终端的设计与实现。

1 监护系统设计概述
基于GPRS的远程心电实时监护系统示意图如图1所示。它主要包括两部分:心电监护终端和医院监护中心。患者随身携带的监护终端由它上面的无线模块通过GPRS无线基站接入GPRS网络,再通过GPRS网络连接因特网上的监护中心服务器。监护终端采集并处理患者的心电信号,所得到的心电数据通过该链路传输到监护中心服务器上,并由服务器上的心电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医生则根据软件分析结果及自己的判断来给患者适当的医嘱,必要时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

本文只介绍监护终端的设计与实现,服务器端的心电综合分析软件这里不再赘述。

2 监护终端硬件设计
监护终端硬件系统框图如图2所示,它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心电采集模块、主控单片机模块、GPRS无线通信模块和电源模块。

2.1 心电采集模块
人体心电信号的主要频率范围为0.05~100Hz,幅值范围为0.5~5mV。心电信号中通常混杂有其他生物电信号,还容易受到以50Hz工频干扰为主的电磁信号干扰,因此对心电信号的检测属于强噪声背景下低频微弱信号的检测。为得到适合于临床应用的干净心电信号,必须对心电信号进行合理的放大和滤波处理,其原理框图如图3所示。

由于人体皮肤阻抗比较大,而心电信号十分微弱,且存在许多干扰信号,因此前置放大器采用了具有高共模抑制比、高输入阻抗、低输入偏置电流、低失调电压和漂移、在低增益条件下具有稳定性的仪表放大器IN—A326。人体皮肤和电极之间存在原电池效应,使电极之间存在连续的电位差,为避免该电位差经过放大后造成后级电路饱和,前置放大器的增益设置为5。信号需放大至数伏量级才能满足A/D转换的要求,因此设置次级放大的增益为200。这里采用了具有宽增益、低失调电压和漂移、低噪声的运算放大器OPA335。两级放大后的总增益为1000,符合要求。

心电信号中常混有低频和直流干扰,其中,由于金属电极、导电介质和皮肤之问的化学反应而产生的直流偏压是主要干扰成分,因此设计了截止频率为0.1Hz的二阶高通滤波器来滤除这部分干扰。相应地,高频干扰信号通过一个截止频率为100Hz的二阶低通滤波器予以滤除。此外,采用由辅助运算放大器生成的共模电压使共模信号反相,经限流电阻回送至人体来抑制50Hz工频干扰。反相共模信号通过右腿驱动电极回送至人体,这对50Hz工频干扰而言是一种深度负反馈,因而可以有效加以抑制。

实验表明,该采集方案所得到的心电波形毛刺少,基线漂移很小,具有良好的效果。

为防止导联脱落或松动而造成误判,还设计了导联脱落检测及报警电路。运算放大器LAl358采用单电源供电时可接成跟随器,当其同相端处于悬空状态时会输出稳定的高电平。导联脱落检测电路就是利用LM358的这一特性而设计的。

2.2 主控单片机模块

主控单片机采用PICl6F877A单片机。该单片机可在线调试和编程,便于开发,而且功耗很低,适合应用于对功耗敏感的场合。主控单片机主要完成心电信号A/D转换并与GPRS模块进行通信,还负责外扩Flash存储器和实时时钟的管理。

PICl6F877A单片机具有10位片内A/D转换器,其工作方式和转换结果存放格式通过寄存器ADCON0和ADCON1进行设置,A/D转换结果则存于寄存器ADRESH

摘要:针对现代医疗的新要求,设计了一种基于GPRS的远程心电实时监护终端。该监护终端能采集人体心电信号并实时发送,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线实时监护。介绍了系统原理和总体方案,着重阐述了监护终端的硬件设计以及相应单片机的软件设计。
关键词:心电GPRS单片机无线实时监护

在现代医学中,心电信号是诊断心血管疾病的重要依据。传统的心电监护设备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这一类监护设备一般只能在医院里使用.而可以随身携带的Holter又只能实现心电信号的回放而不是实时监护。基于无线通信的远程心电监护系统给了患者较大的活动自由,用户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得到医院监护中心的监护,在出现紧急情况时可以被及时发现并救治。美国、澳大利亚和欧洲一些国家进行了远程心电监护的研究,部分公司还推出了相应的监护仪,国内也有部分高校和研究单位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并未开发出成熟、实用的系统。

这里利用业已成熟的GPRS技术设计了一种便携式远程心电实时监护终端,克服了Holter只能用于回放分析的缺点,可以对患者心电信号进行实时监护。下面详细介绍该监护终端的设计与实现。

1 监护系统设计概述
基于GPRS的远程心电实时监护系统示意图如图1所示。它主要包括两部分:心电监护终端和医院监护中心。患者随身携带的监护终端由它上面的无线模块通过GPRS无线基站接入GPRS网络,再通过GPRS网络连接因特网上的监护中心服务器。监护终端采集并处理患者的心电信号,所得到的心电数据通过该链路传输到监护中心服务器上,并由服务器上的心电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医生则根据软件分析结果及自己的判断来给患者适当的医嘱,必要时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

本文只介绍监护终端的设计与实现,服务器端的心电综合分析软件这里不再赘述。

2 监护终端硬件设计
监护终端硬件系统框图如图2所示,它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心电采集模块、主控单片机模块、GPRS无线通信模块和电源模块。

2.1 心电采集模块
人体心电信号的主要频率范围为0.05~100Hz,幅值范围为0.5~5mV。心电信号中通常混杂有其他生物电信号,还容易受到以50Hz工频干扰为主的电磁信号干扰,因此对心电信号的检测属于强噪声背景下低频微弱信号的检测。为得到适合于临床应用的干净心电信号,必须对心电信号进行合理的放大和滤波处理,其原理框图如图3所示。

由于人体皮肤阻抗比较大,而心电信号十分微弱,且存在许多干扰信号,因此前置放大器采用了具有高共模抑制比、高输入阻抗、低输入偏置电流、低失调电压和漂移、在低增益条件下具有稳定性的仪表放大器IN—A326。人体皮肤和电极之间存在原电池效应,使电极之间存在连续的电位差,为避免该电位差经过放大后造成后级电路饱和,前置放大器的增益设置为5。信号需放大至数伏量级才能满足A/D转换的要求,因此设置次级放大的增益为200。这里采用了具有宽增益、低失调电压和漂移、低噪声的运算放大器OPA335。两级放大后的总增益为1000,符合要求。

心电信号中常混有低频和直流干扰,其中,由于金属电极、导电介质和皮肤之问的化学反应而产生的直流偏压是主要干扰成分,因此设计了截止频率为0.1Hz的二阶高通滤波器来滤除这部分干扰。相应地,高频干扰信号通过一个截止频率为100Hz的二阶低通滤波器予以滤除。此外,采用由辅助运算放大器生成的共模电压使共模信号反相,经限流电阻回送至人体来抑制50Hz工频干扰。反相共模信号通过右腿驱动电极回送至人体,这对50Hz工频干扰而言是一种深度负反馈,因而可以有效加以抑制。

实验表明,该采集方案所得到的心电波形毛刺少,基线漂移很小,具有良好的效果。

为防止导联脱落或松动而造成误判,还设计了导联脱落检测及报警电路。运算放大器LAl358采用单电源供电时可接成跟随器,当其同相端处于悬空状态时会输出稳定的高电平。导联脱落检测电路就是利用LM358的这一特性而设计的。

2.2 主控单片机模块

主控单片机采用PICl6F877A单片机。该单片机可在线调试和编程,便于开发,而且功耗很低,适合应用于对功耗敏感的场合。主控单片机主要完成心电信号A/D转换并与GPRS模块进行通信,还负责外扩Flash存储器和实时时钟的管理。

PICl6F877A单片机具有10位片内A/D转换器,其工作方式和转换结果存放格式通过寄存器ADCON0和ADCON1进行设置,A/D转换结果则存于寄存器ADRESH

相关IC型号

热门点击

 

推荐技术资料

机器小人车
    建余爱好者制作的机器入从驱动结构上大致可以分为两犬类,...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692101218  13751165337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