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其它综合

基于IP多媒体子系统的移动业务

发布时间:2008/5/28 0:00:00 访问次数:572

  摘要 ip多媒体子系统的引进为各种网络的业务融合提供了一个通用平台,它采用开放接口模式,促进了业务的多样化、综合化和个性化发展,开启了移动网络与因特网业务融合的时代。文章介绍了ip多媒体子系统(ims)的特征,分析了其业务体系架构,重点阐述了ims支持的典型业务。
  关键词 ip多媒体子系统 应用服务器 ims业务
  ip多媒体子系统(ims)是3gpp在r5版本中提出的支持ip多媒体业务的子系统,其核心特点是采用会话初始化协议(sip)和独立于承载。目前,ims支持2g、3g和wlan三种接入方式。在网络融合的发展趋势下,3gpp、etsi和itu-t都在研究基于ims的网络融合方案,目的是使ims成为基于ims会话的通用平台,同时支持固定和移动等多种接入方式,实现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的融合。ims给人们带来的直接好处是能提供端到端的多媒体通信,将丰富多彩的internet业务直接移植到移动通信网络中,同时也方便新业务的开发,能降低运营成本,促进业务快速发展。
1、ims的主要特征
  a)控制功能/承载能力、呼叫/会晤、应用/服务分离,通过分组交换网络传输话音、视频、数据和多媒体业务。
  b)实现了移动网、电信网和互联网的业务融合,可无缝集成于无线网络和固网中,最大限度地实现全球统一的无缝漫游。
  c)业务与网络分离,并提出一个开放的可编程环境,方便运营商和业务提供商根据市场需求快速开发业务。
  d)基于sip协议的分组网络体系结构能方便地实现各种异结构的互通。
  e)具有通用移动性,即终端移动性、用户移动性和业务移动性。终端移动性表示终端移动时用户仍能使用业务,用户移动性表示用户可以在任意终端使用业务,业务移动性表示用户可在任何地点任何终端使用移动业务。
2、ims的业务体系架构分析
2.1 ims业务结构与传统业务结构的差异
  传统网络业务采用垂直的开发模式,与下层网络关系紧密,不同业务分别进行业务接入、网络搭建、业务控制和业务应用开发,甚至包括业务计费等主要的网络单元也必须建立独立的运营系统。开发新业务十分复杂,必须熟悉其承载网络情况,不利于第三方提供商的业务开展。ims采用水平业务提供方式,将呼叫控制与业务应用水平展开,业务与下层网络耦合松散。网络层、控制层和业务应用分工清晰,第三方提供商无需了解其下层网络情况,只需具备应用编程接口(api)和sip知识就能提供服务。
2.2 ims的业务架构
  ims的业务架构采用业务层与控制层分离的原则,并提供开放接口,允许第三方业务提供商为网络提供服务。ims的业务架构分为业务控制层、业务能力服务器层和应用服务器(as)层3层(见图1)。
图1 ims的业务架构
  业务控制层:提供服务呼叫会话控制功能(s-cscf)。s-cscf是呼叫和会话控制器,它通过cx接口从归属用户服务器(hss)下载用户服务配置信息,并根据其过滤规则选择相应的服务器类型,提供各种增值业务。s-cscf使用统一的ims业务控制(isc)接口与各种业务平台相连接,isc的引入降低了s-cscf的复杂度,使不同业务应用服务器都能执行相同的接口行为,接入到ims中,为ims提供业务。
  业务能力服务器层:由于s-cscf和isc采用sip协议,而无论是传统移动网络增强逻辑的客户化应用(camel)业务环境还是开放业务体系(osa)api都不支持sip,所以需要引入业务能力层作为中间过渡层。业务能力层有多媒体域业务交换功能(im-ssf)和osa业务能力服务器(scs)2个功能实体。camel通过camel应用部分(cap)接入到网络中,要接入到ims须通过im-ssf对cap和sip进行转换。osa scs充当s-cscf与osa应用服务器之间的网关,负责osa api与isc接口信令的映射,使ims能通过sip方式执行一个或多个osa业务能力特征(scf)。sip应用服务器与isc接口一样,都采用sip,可直接与s-cscf相连,无需经过scs层。

  应用服务器(as)层:提供业务逻辑,用来支持用户各种业务属性,可位于归属网络或第三方业务提供商网络。根据所支持业务类型的不同分为以下3种服务器:
  a)sip应用服务器(sip as):完成internet业务,在原有的camel和osa业务基础上,umts r5增加了sip as,使丰富多彩的internet业务能直接移植到移动通信网络中。由于ims业务控制(isc)采用了sip,故可直接与s-cscf相连,s-cscf能以sip服务器的方式直接调用这些业务,减少了信令转换。sip基于c/s模式,是

  摘要 ip多媒体子系统的引进为各种网络的业务融合提供了一个通用平台,它采用开放接口模式,促进了业务的多样化、综合化和个性化发展,开启了移动网络与因特网业务融合的时代。文章介绍了ip多媒体子系统(ims)的特征,分析了其业务体系架构,重点阐述了ims支持的典型业务。
  关键词 ip多媒体子系统 应用服务器 ims业务
  ip多媒体子系统(ims)是3gpp在r5版本中提出的支持ip多媒体业务的子系统,其核心特点是采用会话初始化协议(sip)和独立于承载。目前,ims支持2g、3g和wlan三种接入方式。在网络融合的发展趋势下,3gpp、etsi和itu-t都在研究基于ims的网络融合方案,目的是使ims成为基于ims会话的通用平台,同时支持固定和移动等多种接入方式,实现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的融合。ims给人们带来的直接好处是能提供端到端的多媒体通信,将丰富多彩的internet业务直接移植到移动通信网络中,同时也方便新业务的开发,能降低运营成本,促进业务快速发展。
1、ims的主要特征
  a)控制功能/承载能力、呼叫/会晤、应用/服务分离,通过分组交换网络传输话音、视频、数据和多媒体业务。
  b)实现了移动网、电信网和互联网的业务融合,可无缝集成于无线网络和固网中,最大限度地实现全球统一的无缝漫游。
  c)业务与网络分离,并提出一个开放的可编程环境,方便运营商和业务提供商根据市场需求快速开发业务。
  d)基于sip协议的分组网络体系结构能方便地实现各种异结构的互通。
  e)具有通用移动性,即终端移动性、用户移动性和业务移动性。终端移动性表示终端移动时用户仍能使用业务,用户移动性表示用户可以在任意终端使用业务,业务移动性表示用户可在任何地点任何终端使用移动业务。
2、ims的业务体系架构分析
2.1 ims业务结构与传统业务结构的差异
  传统网络业务采用垂直的开发模式,与下层网络关系紧密,不同业务分别进行业务接入、网络搭建、业务控制和业务应用开发,甚至包括业务计费等主要的网络单元也必须建立独立的运营系统。开发新业务十分复杂,必须熟悉其承载网络情况,不利于第三方提供商的业务开展。ims采用水平业务提供方式,将呼叫控制与业务应用水平展开,业务与下层网络耦合松散。网络层、控制层和业务应用分工清晰,第三方提供商无需了解其下层网络情况,只需具备应用编程接口(api)和sip知识就能提供服务。
2.2 ims的业务架构
  ims的业务架构采用业务层与控制层分离的原则,并提供开放接口,允许第三方业务提供商为网络提供服务。ims的业务架构分为业务控制层、业务能力服务器层和应用服务器(as)层3层(见图1)。
图1 ims的业务架构
  业务控制层:提供服务呼叫会话控制功能(s-cscf)。s-cscf是呼叫和会话控制器,它通过cx接口从归属用户服务器(hss)下载用户服务配置信息,并根据其过滤规则选择相应的服务器类型,提供各种增值业务。s-cscf使用统一的ims业务控制(isc)接口与各种业务平台相连接,isc的引入降低了s-cscf的复杂度,使不同业务应用服务器都能执行相同的接口行为,接入到ims中,为ims提供业务。
  业务能力服务器层:由于s-cscf和isc采用sip协议,而无论是传统移动网络增强逻辑的客户化应用(camel)业务环境还是开放业务体系(osa)api都不支持sip,所以需要引入业务能力层作为中间过渡层。业务能力层有多媒体域业务交换功能(im-ssf)和osa业务能力服务器(scs)2个功能实体。camel通过camel应用部分(cap)接入到网络中,要接入到ims须通过im-ssf对cap和sip进行转换。osa scs充当s-cscf与osa应用服务器之间的网关,负责osa api与isc接口信令的映射,使ims能通过sip方式执行一个或多个osa业务能力特征(scf)。sip应用服务器与isc接口一样,都采用sip,可直接与s-cscf相连,无需经过scs层。

  应用服务器(as)层:提供业务逻辑,用来支持用户各种业务属性,可位于归属网络或第三方业务提供商网络。根据所支持业务类型的不同分为以下3种服务器:
  a)sip应用服务器(sip as):完成internet业务,在原有的camel和osa业务基础上,umts r5增加了sip as,使丰富多彩的internet业务能直接移植到移动通信网络中。由于ims业务控制(isc)采用了sip,故可直接与s-cscf相连,s-cscf能以sip服务器的方式直接调用这些业务,减少了信令转换。sip基于c/s模式,是
相关IC型号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692101218  13751165337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