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嵌入式系统

PHS系统对TD-SCDMA系统的干扰分析

发布时间:2008/5/27 0:00:00 访问次数:367

3g的脚步日益临近,而在3g频段的分配中,td-sc-dma系统和phs系统有频段重合的问题,由于目前中国网通和中国电信都运行着庞大的phs网络,因此在td-scdma终端入网之前,加强对两者的互干扰测试是十分必要的,以此来寻求解决3g网络建设和规划中存在的phs对td-scdma系统干扰问题的解决方案。本文从phs系统下行对td-scdma上行链路的干扰的角度来分析phs干扰情况下td-scdma系统容量变化。

由于系统容量可以定义为在某一中断概率下,系统所能容纳的最大用户数。本文通过固定td-scdma系统某个时隙内用户数目,通过分析加入phs系统干扰后td-scdma系统的平均掉话率来表征系统容量。 2两个系统介绍以及产生干扰的分析

2.1两个系统介绍

phs系统以tdma/tdd制式工作,基站以5 ms为一帧,分成8个时隙,前4个时隙发信号,后4个时隙收信号,一收一发构成一个信道,使用同一个频点,也就是时分双工(tdd)的工作方式。一帧包含4个信道,在phs制式中,信道是时间的概念,对应一对tdd上下行时隙,与频点无关。对标准phs基站来说,一帧的4个信道工作在不同频点,其中有一个信道用来作控制信道(cch),工作在26号频点(对中国电信),其他3个用于作为通信信道(tch)。

phs系统信道的帧结构如图1所示。

khz。

根据信部无[2002]479号关于第三代公众移动通信系统频率规划问题的通知,td-scdma为tdd系统,工作频段为1 880~1 920 mhz/2 010~2 025 mhz/2 300~2 400 mhz三段。载频间隔1.6 mhz,码片速率1.28 mc/s,每5 ms为一子帧,每个子帧又分为长度为675μs的7个常规时隙和3个特殊时隙。td-scdma系统信道的帧结构见文献[2],所以td-scdma系统在1 880~1 920 mhz频段将受到phs系统的干扰。

2.2干扰背景分析

在网络规划过程中,对于异系统间互干扰的总体理解就是干扰源对被干扰接收机产生的干扰效应。

从图2可知,干扰源的发射信号(阻塞信号、加性噪声信号)从天线口被放大发射出来后,经过了空间损耗l,最后进入被干扰接收机。如果空间隔离不够的话,进入被干扰接收机的干扰信号强度够大,将会使接收机信噪比恶化或者饱和失真。因此干扰分析的原理就是首先计算接收机能容忍的干扰信号强度门限,然后和发射机发射的干扰信号强度(已知)比较,得到最低的空间隔离度acir要求,最后换算为空间距离。

干扰从理论上来讲大致可以分为4类:

加性噪声干扰 干扰源在被干扰接收机工作频段产生的噪声,包括干扰源的杂散、噪底、发射互调产物等,使被干扰接收机的信噪比恶化。

交调干扰 当多个强信号同时进入接收机时,在接收机前端非线性电路作用下产生交调产物,交调产物频率落入接收机有用频带内造成的干扰,称为接收机交调干扰。交调干扰主要由三阶交调引起。

阻塞干扰 接收微弱的有用信号时,带外的强信号同时进入接收机引起饱和失真所造成的干扰,称为阻塞干扰。

acs邻道干扰 在接收机第一邻频存在的强干扰信号,由于滤波器残余、倒易混频和通道非线性等原因,引起的接收机性能恶化,称为邻道干扰。

考虑到两个系统均为tdd系统,且td-scdma有一段频段与phs系统的频段重叠,实际情况中应该会邻频共存。因此td-scdma与phs互干扰主要考虑phs下行对td-scdma上行的干扰和td下行对phs上行的干扰。本文主要分析phs下行对td-scdma上行的干扰。

2.3 phs下行对td-scdma上行的干扰

2.3.1 td-scdma系统中上行链路情况

td系统上行链路信噪比为:

其中β是联合检测因子,p是基站接收到的ue[i]的功率,iown是本小区干扰,iother是邻小区干扰,n是热噪声,α为书小区联合检测因子。

2.3.2 加入phs系统干扰

由于phs系统产生的干扰将会加大td-scdma系统的背景噪声,降低上行链路的sir值,所以将phs系统产生的干扰结果作为一个干扰因子iphs加在上行链路底噪中。即: (2)

2.3.3 干扰因子iphs分析

情况l 按照标准给出的数值要求进行分析

按最新rcr std28 v4.0最新标准,phs基站带外杂散辐射标准:

3g的脚步日益临近,而在3g频段的分配中,td-sc-dma系统和phs系统有频段重合的问题,由于目前中国网通和中国电信都运行着庞大的phs网络,因此在td-scdma终端入网之前,加强对两者的互干扰测试是十分必要的,以此来寻求解决3g网络建设和规划中存在的phs对td-scdma系统干扰问题的解决方案。本文从phs系统下行对td-scdma上行链路的干扰的角度来分析phs干扰情况下td-scdma系统容量变化。

由于系统容量可以定义为在某一中断概率下,系统所能容纳的最大用户数。本文通过固定td-scdma系统某个时隙内用户数目,通过分析加入phs系统干扰后td-scdma系统的平均掉话率来表征系统容量。 2两个系统介绍以及产生干扰的分析

2.1两个系统介绍

phs系统以tdma/tdd制式工作,基站以5 ms为一帧,分成8个时隙,前4个时隙发信号,后4个时隙收信号,一收一发构成一个信道,使用同一个频点,也就是时分双工(tdd)的工作方式。一帧包含4个信道,在phs制式中,信道是时间的概念,对应一对tdd上下行时隙,与频点无关。对标准phs基站来说,一帧的4个信道工作在不同频点,其中有一个信道用来作控制信道(cch),工作在26号频点(对中国电信),其他3个用于作为通信信道(tch)。

phs系统信道的帧结构如图1所示。

khz。

根据信部无[2002]479号关于第三代公众移动通信系统频率规划问题的通知,td-scdma为tdd系统,工作频段为1 880~1 920 mhz/2 010~2 025 mhz/2 300~2 400 mhz三段。载频间隔1.6 mhz,码片速率1.28 mc/s,每5 ms为一子帧,每个子帧又分为长度为675μs的7个常规时隙和3个特殊时隙。td-scdma系统信道的帧结构见文献[2],所以td-scdma系统在1 880~1 920 mhz频段将受到phs系统的干扰。

2.2干扰背景分析

在网络规划过程中,对于异系统间互干扰的总体理解就是干扰源对被干扰接收机产生的干扰效应。

从图2可知,干扰源的发射信号(阻塞信号、加性噪声信号)从天线口被放大发射出来后,经过了空间损耗l,最后进入被干扰接收机。如果空间隔离不够的话,进入被干扰接收机的干扰信号强度够大,将会使接收机信噪比恶化或者饱和失真。因此干扰分析的原理就是首先计算接收机能容忍的干扰信号强度门限,然后和发射机发射的干扰信号强度(已知)比较,得到最低的空间隔离度acir要求,最后换算为空间距离。

干扰从理论上来讲大致可以分为4类:

加性噪声干扰 干扰源在被干扰接收机工作频段产生的噪声,包括干扰源的杂散、噪底、发射互调产物等,使被干扰接收机的信噪比恶化。

交调干扰 当多个强信号同时进入接收机时,在接收机前端非线性电路作用下产生交调产物,交调产物频率落入接收机有用频带内造成的干扰,称为接收机交调干扰。交调干扰主要由三阶交调引起。

阻塞干扰 接收微弱的有用信号时,带外的强信号同时进入接收机引起饱和失真所造成的干扰,称为阻塞干扰。

acs邻道干扰 在接收机第一邻频存在的强干扰信号,由于滤波器残余、倒易混频和通道非线性等原因,引起的接收机性能恶化,称为邻道干扰。

考虑到两个系统均为tdd系统,且td-scdma有一段频段与phs系统的频段重叠,实际情况中应该会邻频共存。因此td-scdma与phs互干扰主要考虑phs下行对td-scdma上行的干扰和td下行对phs上行的干扰。本文主要分析phs下行对td-scdma上行的干扰。

2.3 phs下行对td-scdma上行的干扰

2.3.1 td-scdma系统中上行链路情况

td系统上行链路信噪比为:

其中β是联合检测因子,p是基站接收到的ue[i]的功率,iown是本小区干扰,iother是邻小区干扰,n是热噪声,α为书小区联合检测因子。

2.3.2 加入phs系统干扰

由于phs系统产生的干扰将会加大td-scdma系统的背景噪声,降低上行链路的sir值,所以将phs系统产生的干扰结果作为一个干扰因子iphs加在上行链路底噪中。即: (2)

2.3.3 干扰因子iphs分析

情况l 按照标准给出的数值要求进行分析

按最新rcr std28 v4.0最新标准,phs基站带外杂散辐射标准:

相关IC型号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692101218  13751165337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