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通信网络

基于Linux的软件化和网络化雷达终端系统的实现

发布时间:2007/4/23 0:00:00 访问次数:456

       摘要:分析了基于Linux的软件化和网络化雷达终端系统的必要性及可行性;介绍了系统的实现方案和实现细节;并对系统的框架结构做出了说明。

     关键词:雷达视频 雷达终端 小波压缩 SMP

现有的雷达终端系统采用了大量的高速专用芯片实现。而芯片的更新换代很快,许多芯片已面临淘汰,即使还没有完全消失,价格也已经很昂贵,给系统的维护和升级换代带来极大不便。随着计算机、软件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新一代的雷达终端系统的软件化和网络化实现成为可能。本文基于此技术背景展开研究,并给出系统的具体实现。

1 整体实现方案

1.1 基于Linux操作系统

传统的转达显示系统是基于Windows的。但是Windows面临许多问题,譬如封闭源码、易被病毒和黑客入侵等。而Linux是免费的、开源的、网络化的操作系统。其内核是独立和高度可配置的。Linux的网络功能和安全性要优于Windows。所以基于Linux的系统方案是比较合适的。

1.2 系统实现方案

系统由预处理机、主显机和网显机组成,如图1所示。

预处理机的主要功能是:雷达视频的采集、压缩和传输,接收二次信息和操控信息并存储所有信息。主显机功能:压缩视频的接收、解压、显示,接收二次信息并显示,人机操控操作,将二次信息和操控信息发送到网络上。网显机类似于主显机,但没有操控功能。为简单起见,本文不讨论网显机的实现。

2 预处理机系统的实现

预处理机完成操作的采集、压缩和传输,下面针对这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2.1 基于PCI总线的雷达视频采集卡

这是系统中惟一的硬件实现部分,也是必不可少的,它将采集的数据传给计算机。这部分的具体实现可参考文献。

2.2 小波压缩技术

当雷达采样率很高时,网络传输前不进行压缩处理,带宽是不够的。

    基于帧的压缩技术,不适合对雷达视频具有实时要求的场合,因为会引入一个固定延时。而一维小波压缩可以做到高效压缩和实时要求的折衷。

小波压缩的思想是将一维数字序列分为粗糙尺度和细节两部分,各占一半存储空间,这个过程要吧一直递归下去;因为回波信号比较平滑,细节部分主要是噪声,所以只保留粗糙尺度部分,如图2所示。

不同尺度系数的分解与合成如图3所示。

 

其中h(k)、g(k)是一组由两尺度方程推导出的共轭镜像滤波器。aik是第i层的(粗)尺度系数,第i层按递归分解成i+1的层的更大尺度部分a(i+1)k和细节部分di+1k。

分解过程相当于输入序列和滤波器卷积后,进行亚采样,只保留偶数点;合成过程相当于先对序列进行插值(添加0)后,再与滤波器卷积、相加。

图4是一个用db1小波递归3次压缩一段雷达回波的例子,压缩接近原来的1/8。

系统中采用(9,7)双正交小波快速提升算法,根据实际需要进行1~4层尺度分解。小波压缩实现细节可参考文献。

2.3 网络传输

常用的网络协议是UDP和TCP。UDP是面向无连接的协议;TCP是面向有连接的协议。另外,TCP协议在接收方还要进行包的次序调整,因为不同的包可能按不同的四季由到达。然而,可靠是要付出代价的,TCP占用CPU资源要比UDP高,网络利用率也不如UDP。如果网络状况良好,需要持续进行大批量的数据传输,可以考虑UDP。一般情况下,通讯方式都是点对点的,也就是所谓的单播方式。采用这种方式,多个客户机必须与同一个服务器分别建立连接,这导致了网络负载成倍增加。

    在特殊情形下可以使用广播方式。其目前只被UDP协议支持。广播的实现非常容易,只需要将目的IP地址设置为该段子网的地址即可。这种一对多的方式会影响不需要接收的主机,子网上所有未参加广播接收的主机也必须完成对数据报的协议处理,直至UDP层才将它丢弃,甚至还会引起广播风暴。

单播必广播是两种极端

       摘要:分析了基于Linux的软件化和网络化雷达终端系统的必要性及可行性;介绍了系统的实现方案和实现细节;并对系统的框架结构做出了说明。

     关键词:雷达视频 雷达终端 小波压缩 SMP

现有的雷达终端系统采用了大量的高速专用芯片实现。而芯片的更新换代很快,许多芯片已面临淘汰,即使还没有完全消失,价格也已经很昂贵,给系统的维护和升级换代带来极大不便。随着计算机、软件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新一代的雷达终端系统的软件化和网络化实现成为可能。本文基于此技术背景展开研究,并给出系统的具体实现。

1 整体实现方案

1.1 基于Linux操作系统

传统的转达显示系统是基于Windows的。但是Windows面临许多问题,譬如封闭源码、易被病毒和黑客入侵等。而Linux是免费的、开源的、网络化的操作系统。其内核是独立和高度可配置的。Linux的网络功能和安全性要优于Windows。所以基于Linux的系统方案是比较合适的。

1.2 系统实现方案

系统由预处理机、主显机和网显机组成,如图1所示。

预处理机的主要功能是:雷达视频的采集、压缩和传输,接收二次信息和操控信息并存储所有信息。主显机功能:压缩视频的接收、解压、显示,接收二次信息并显示,人机操控操作,将二次信息和操控信息发送到网络上。网显机类似于主显机,但没有操控功能。为简单起见,本文不讨论网显机的实现。

2 预处理机系统的实现

预处理机完成操作的采集、压缩和传输,下面针对这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2.1 基于PCI总线的雷达视频采集卡

这是系统中惟一的硬件实现部分,也是必不可少的,它将采集的数据传给计算机。这部分的具体实现可参考文献。

2.2 小波压缩技术

当雷达采样率很高时,网络传输前不进行压缩处理,带宽是不够的。

    基于帧的压缩技术,不适合对雷达视频具有实时要求的场合,因为会引入一个固定延时。而一维小波压缩可以做到高效压缩和实时要求的折衷。

小波压缩的思想是将一维数字序列分为粗糙尺度和细节两部分,各占一半存储空间,这个过程要吧一直递归下去;因为回波信号比较平滑,细节部分主要是噪声,所以只保留粗糙尺度部分,如图2所示。

不同尺度系数的分解与合成如图3所示。

 

其中h(k)、g(k)是一组由两尺度方程推导出的共轭镜像滤波器。aik是第i层的(粗)尺度系数,第i层按递归分解成i+1的层的更大尺度部分a(i+1)k和细节部分di+1k。

分解过程相当于输入序列和滤波器卷积后,进行亚采样,只保留偶数点;合成过程相当于先对序列进行插值(添加0)后,再与滤波器卷积、相加。

图4是一个用db1小波递归3次压缩一段雷达回波的例子,压缩接近原来的1/8。

系统中采用(9,7)双正交小波快速提升算法,根据实际需要进行1~4层尺度分解。小波压缩实现细节可参考文献。

2.3 网络传输

常用的网络协议是UDP和TCP。UDP是面向无连接的协议;TCP是面向有连接的协议。另外,TCP协议在接收方还要进行包的次序调整,因为不同的包可能按不同的四季由到达。然而,可靠是要付出代价的,TCP占用CPU资源要比UDP高,网络利用率也不如UDP。如果网络状况良好,需要持续进行大批量的数据传输,可以考虑UDP。一般情况下,通讯方式都是点对点的,也就是所谓的单播方式。采用这种方式,多个客户机必须与同一个服务器分别建立连接,这导致了网络负载成倍增加。

    在特殊情形下可以使用广播方式。其目前只被UDP协议支持。广播的实现非常容易,只需要将目的IP地址设置为该段子网的地址即可。这种一对多的方式会影响不需要接收的主机,子网上所有未参加广播接收的主机也必须完成对数据报的协议处理,直至UDP层才将它丢弃,甚至还会引起广播风暴。

单播必广播是两种极端

相关IC型号

热门点击

 

推荐技术资料

耳机的焊接
    整机电路简单,用洞洞板搭线比较方便。EM8621实际采...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751165337  13692101218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