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单 片 机

一种频率编码键盘的设计与实现

发布时间:2007/9/10 0:00:00 访问次数:435

    摘要:基于频率编码的思想,设计了一种频率编码键盘,分析了电路的工作机理,并给出了有关的汇编程序,从而达到仅用一条I/O线识别多个按键的目的,简化了单片机应用系统中的键盘接口,节约了单片机有限的I/O引脚资源。

    关键词:频率编码 单片机 I/O设备

单片机在消费电子、自动化仪表、工业控制等领域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它以灵活的设计、低廉的成本、微小的功耗在电子器件市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今天发发越来越多的芯片厂商在不遗余力地竞争这个应用空间,如INTEL、NEC、MICROCHIP等公司都已形成了自己强大的新产品线,给产品的设计带来了越来越多的选择。

几乎在每一个单片机应用系统中,键盘都是必备的人机交互的主要输入设备。传统的按键识别方法是采用编码式键盘芯片,如8279;或采用软件控制多条I/O线扫描的方法。这种方法用到的I/O引脚数常常在4条以上。然而单片机I/O引脚资源有限,特别是在引脚数秒、功耗低、系统成本敏感的场合,成全和功耗决定了设计人员不可能另外扩充I/O空是,如采用ATMEL公司的AT89C1051/AT89C2051及AT90SXX系列、MICROCHIP公司的PIC16CXX系列的单片机时就是这样。如何利用有限的I/O资源实现我个按键的识别是经常遇到的问题。作者根据实际的开发经验,结合单片机自身的特点,提出一种利用单片机的定时器/计数和测频原理、用一个I/O引脚实现多个按键识别的方法,并给出了MCS-51单片机的汇编源程序。由于在各种型号的单片机中,定时器/计数器几乎是一种必备的配置资源,因此其原理很容易移植到其它型号的单片机应用系统中。

1 硬件电路的分析

频率编码式键盘的硬件电路如图1所示。由NE555定时器组成的多谐振荡器产生一定频率的方波[1],单片机利用其定时器/计数器对这个方波的频率进行测量。NE555定时器组成的多谐振荡器的放电时间常数为:τ放=RS·C1,而充电时间常数为:τ充=(Ri+RS)C1,(i=1,2,…,n),n为按键的数目。

当不同的按键接下时,NE555定时器组成的多谐振荡器的充电时间常数不同,放电时间常数不变,因而输出方波的频率也不同,使得不同的键按下时对应不同的输出频率。只要准确地测量出NE555定时器的输出频率,就可以精确地识别出被按下的按键号,这就是频率编码式键盘设计的理论依据。

在实际应用中,考虑到电阻阻值和电容容量的分散性以及电路的时间稳定笥和温度稳定性,在满足单片机测量频率的分辨率和量程的基础上,应尽量将各个键之间的频率间隔拉大。这样即使每一按建输出的频率有一定的误差,但只要保证输出的各个频率互不相同,就可以通过软件去判断被测的频率究竟落在了哪一个范围,而不是判断落在了哪一个频点上。这样使设计的软件对电路产生的误差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从而摆脱了本电路对元器件参数的高度敏感性,大大加快了电路调试 和批量生产的速度。

2 汇编程序的设计

在作者设计的系统中,采用AT89C51单片机,外接晶振频率为12MHz。单片机仅具有15个I/O线,由于系统采用电池供电,需要进行低功耗设计。而采用本电路后,简化了系统的硬件,满足了低功耗的要求,另外的14个I/O线能满足一般的便携式应用。本系统用的8个按键,键盘电路的中C1=C2=0.01μF,RS=150Ω,其余的阻容值和设计的中心频率如表1所示。其中,中心频率是指在电路参数误差为零时对应的频率。由于实际电路中误差总是存在的,所以频率就落在此中心频率附近。

表1 键盘设计参数表

    摘要:基于频率编码的思想,设计了一种频率编码键盘,分析了电路的工作机理,并给出了有关的汇编程序,从而达到仅用一条I/O线识别多个按键的目的,简化了单片机应用系统中的键盘接口,节约了单片机有限的I/O引脚资源。

    关键词:频率编码 单片机 I/O设备

单片机在消费电子、自动化仪表、工业控制等领域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它以灵活的设计、低廉的成本、微小的功耗在电子器件市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今天发发越来越多的芯片厂商在不遗余力地竞争这个应用空间,如INTEL、NEC、MICROCHIP等公司都已形成了自己强大的新产品线,给产品的设计带来了越来越多的选择。

几乎在每一个单片机应用系统中,键盘都是必备的人机交互的主要输入设备。传统的按键识别方法是采用编码式键盘芯片,如8279;或采用软件控制多条I/O线扫描的方法。这种方法用到的I/O引脚数常常在4条以上。然而单片机I/O引脚资源有限,特别是在引脚数秒、功耗低、系统成本敏感的场合,成全和功耗决定了设计人员不可能另外扩充I/O空是,如采用ATMEL公司的AT89C1051/AT89C2051及AT90SXX系列、MICROCHIP公司的PIC16CXX系列的单片机时就是这样。如何利用有限的I/O资源实现我个按键的识别是经常遇到的问题。作者根据实际的开发经验,结合单片机自身的特点,提出一种利用单片机的定时器/计数和测频原理、用一个I/O引脚实现多个按键识别的方法,并给出了MCS-51单片机的汇编源程序。由于在各种型号的单片机中,定时器/计数器几乎是一种必备的配置资源,因此其原理很容易移植到其它型号的单片机应用系统中。

1 硬件电路的分析

频率编码式键盘的硬件电路如图1所示。由NE555定时器组成的多谐振荡器产生一定频率的方波[1],单片机利用其定时器/计数器对这个方波的频率进行测量。NE555定时器组成的多谐振荡器的放电时间常数为:τ放=RS·C1,而充电时间常数为:τ充=(Ri+RS)C1,(i=1,2,…,n),n为按键的数目。

当不同的按键接下时,NE555定时器组成的多谐振荡器的充电时间常数不同,放电时间常数不变,因而输出方波的频率也不同,使得不同的键按下时对应不同的输出频率。只要准确地测量出NE555定时器的输出频率,就可以精确地识别出被按下的按键号,这就是频率编码式键盘设计的理论依据。

在实际应用中,考虑到电阻阻值和电容容量的分散性以及电路的时间稳定笥和温度稳定性,在满足单片机测量频率的分辨率和量程的基础上,应尽量将各个键之间的频率间隔拉大。这样即使每一按建输出的频率有一定的误差,但只要保证输出的各个频率互不相同,就可以通过软件去判断被测的频率究竟落在了哪一个范围,而不是判断落在了哪一个频点上。这样使设计的软件对电路产生的误差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从而摆脱了本电路对元器件参数的高度敏感性,大大加快了电路调试 和批量生产的速度。

2 汇编程序的设计

在作者设计的系统中,采用AT89C51单片机,外接晶振频率为12MHz。单片机仅具有15个I/O线,由于系统采用电池供电,需要进行低功耗设计。而采用本电路后,简化了系统的硬件,满足了低功耗的要求,另外的14个I/O线能满足一般的便携式应用。本系统用的8个按键,键盘电路的中C1=C2=0.01μF,RS=150Ω,其余的阻容值和设计的中心频率如表1所示。其中,中心频率是指在电路参数误差为零时对应的频率。由于实际电路中误差总是存在的,所以频率就落在此中心频率附近。

表1 键盘设计参数表

-->
相关IC型号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692101218  13751165337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