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新品发布

中国大陆LCD显示器模块制造产业概览(图)

发布时间:2007/9/7 0:00:00 访问次数:477


        中国大陆已成为全球最大的TN LCD及其LCM(LCD模块)、STN LCD及其LCM生产基地之一,产量占全球LCM产量的10%。据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LCD分会(LCDPA-COOMA)数据显示,按产值衡量中国目前位居第四,预计2005年大陆LCD产业的产值仍将以20%的高速增长。本文将介绍当前大陆LCD显示器模块产业供应商生产能力、供应水平、产品的发展趋势以及厂商们的研发动态。

        中国大陆现有100多家LCD显示器制造商,大多集中在广东和江苏两省,福建、上海、河北、辽宁和吉林也是主要的LCD和LCM生产基地。大部分工厂设于深圳、汕头、汕尾、东莞、惠州、厦门、上海、苏州、南京和大连等地,而这些地方多数有经济特区,生产成本较低,同时有投资优惠政策。华南已成为大陆最大的LCD制造基地,据悉大约70%的显示器模块企业集中在这里,仅广东一地就聚集着大陆一半的显示器模块企业。而华东则是另一个正在崛起的LCD制造中心。该地区主要从事STN、CSTN和TFT及第五代TFT LCD模块的生产。随着来自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的海外资本不断流入,预计华东将成为大陆LCD生产重镇之一,2005年大陆的显示器模块制造企业将增加到120家左右。

        去年大陆厂商已完成一轮大型的升级与改造,总体设备投资3.25亿美元。例如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浙江京东方真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汕头超声显示器有限公司,投资额分别为1.3亿美元、6,280万美元、4,460万美元。

        今年,中国制造商仍继续加大对先进设备的投资,如吉林北方彩晶数码电子有限公司打算安装一条新的4.5代TFT LCD生产线,对其生产线进行升级。该项目的预算为10亿美元,已得到中国发改委的批准。厦门赛特勒电子有限公司计划新购置一台价值10万美元的COG设备和1万美元的测试设备。深圳市精锐通实业有限公司计划在COG和TAB模块测试设备和生产设备上投资60万美元。鞍山亚世光电显示有限公司购买了四台用于COB模块生产设备,深圳市秋田视佳实业有限公司也安装了一套购自韩国的COG/TAB模块生产设备。

        大多数大陆厂商的厂房面积在5,000平米以上,一半以上的厂商还拥有11,000-100,000平米的工厂以及2~5条生产线。由于预计2005年需求显著增长,厂商都在努力扩大产量和提高产能利用率。深圳精锐通目前的产能利用率高于90%,显示器模块月产能为49万个,其中25万个是字符型LCM,12万个是图形型LCM,其余12万个是段码型LCM。长春联信光电子有限责任公司目前LCD面板的产量占总产能的15~20%,LCM占60~70%,该公司计划2005年产量提高40-50%。

        有几家厂商正在加紧采用无铅焊接,以达到欧盟RoHS和WEEE指令的要求。那些尚未采用无铅焊接的厂商,计划在2006年以前完成这方面的转化。

        供应水平向CSTN和TFT提升

        多数LCD企业目前生产TN和STN LCD模块,采用TAB、COG和COB技术。在字符型LCM领域,约有80%的大陆LCM制造商在生产这类模块,产量占全球总体产量的70%。在图形型LCM领域,2004年总体产量达到8000万个,约占大陆总体LCM产业的50%,产值达9亿美元。预计2005年图形型LCM市场将增长20%,总体产量将达9600万个。

        尽管TN LCD模块的产量稳步增长,但预计STN和CSTN模块将会侵蚀TN LCD的市场。在过去两年里,市场对于CSTN LCD和TFT LCD的需求增长,其中CSTN LCD模块在中小尺寸显示器中得到广泛应用,而TFT LCD模块则被用于大尺寸应用之中。

        对LCM的需求主要来自手机、消费电子、数字产品、家用电器和汽车系统等应用领域。同时,这些领域正在推动更多的大陆厂商把重点转向STN和CSTN LCM的生产,并增大对CSTN LCD、TFT LCD和OLED模块领域的投资力度。厂商们都认为,上述领域将主导未来的产业发展趋势,因此将不断推出越来越多亮度和色彩分辨率更高而功耗更低的产品。

        由于手机市场需求巨大,以及TN LCD竞争激烈令利润趋薄,上海广电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已把重点转向CSTN和TFT LCD模块,预计2005年产量增长20%,目前的产能利用率高于80%。厦门赛特勒也考虑完全停产TN LCM,转产STN和FSTN字符型LCM及图形型LCM。青岛莱科达微电子有限公司已停止生产TN LCM,并以1800万美元引进一条新的CSTN生产线,预计年底前可开始批量生产。

        手机在未来将越来越多地采用TFT,也在推动TFT LCD的产量增长


        中国大陆已成为全球最大的TN LCD及其LCM(LCD模块)、STN LCD及其LCM生产基地之一,产量占全球LCM产量的10%。据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LCD分会(LCDPA-COOMA)数据显示,按产值衡量中国目前位居第四,预计2005年大陆LCD产业的产值仍将以20%的高速增长。本文将介绍当前大陆LCD显示器模块产业供应商生产能力、供应水平、产品的发展趋势以及厂商们的研发动态。

        中国大陆现有100多家LCD显示器制造商,大多集中在广东和江苏两省,福建、上海、河北、辽宁和吉林也是主要的LCD和LCM生产基地。大部分工厂设于深圳、汕头、汕尾、东莞、惠州、厦门、上海、苏州、南京和大连等地,而这些地方多数有经济特区,生产成本较低,同时有投资优惠政策。华南已成为大陆最大的LCD制造基地,据悉大约70%的显示器模块企业集中在这里,仅广东一地就聚集着大陆一半的显示器模块企业。而华东则是另一个正在崛起的LCD制造中心。该地区主要从事STN、CSTN和TFT及第五代TFT LCD模块的生产。随着来自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的海外资本不断流入,预计华东将成为大陆LCD生产重镇之一,2005年大陆的显示器模块制造企业将增加到120家左右。

        去年大陆厂商已完成一轮大型的升级与改造,总体设备投资3.25亿美元。例如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浙江京东方真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汕头超声显示器有限公司,投资额分别为1.3亿美元、6,280万美元、4,460万美元。

        今年,中国制造商仍继续加大对先进设备的投资,如吉林北方彩晶数码电子有限公司打算安装一条新的4.5代TFT LCD生产线,对其生产线进行升级。该项目的预算为10亿美元,已得到中国发改委的批准。厦门赛特勒电子有限公司计划新购置一台价值10万美元的COG设备和1万美元的测试设备。深圳市精锐通实业有限公司计划在COG和TAB模块测试设备和生产设备上投资60万美元。鞍山亚世光电显示有限公司购买了四台用于COB模块生产设备,深圳市秋田视佳实业有限公司也安装了一套购自韩国的COG/TAB模块生产设备。

        大多数大陆厂商的厂房面积在5,000平米以上,一半以上的厂商还拥有11,000-100,000平米的工厂以及2~5条生产线。由于预计2005年需求显著增长,厂商都在努力扩大产量和提高产能利用率。深圳精锐通目前的产能利用率高于90%,显示器模块月产能为49万个,其中25万个是字符型LCM,12万个是图形型LCM,其余12万个是段码型LCM。长春联信光电子有限责任公司目前LCD面板的产量占总产能的15~20%,LCM占60~70%,该公司计划2005年产量提高40-50%。

        有几家厂商正在加紧采用无铅焊接,以达到欧盟RoHS和WEEE指令的要求。那些尚未采用无铅焊接的厂商,计划在2006年以前完成这方面的转化。

        供应水平向CSTN和TFT提升

        多数LCD企业目前生产TN和STN LCD模块,采用TAB、COG和COB技术。在字符型LCM领域,约有80%的大陆LCM制造商在生产这类模块,产量占全球总体产量的70%。在图形型LCM领域,2004年总体产量达到8000万个,约占大陆总体LCM产业的50%,产值达9亿美元。预计2005年图形型LCM市场将增长20%,总体产量将达9600万个。

        尽管TN LCD模块的产量稳步增长,但预计STN和CSTN模块将会侵蚀TN LCD的市场。在过去两年里,市场对于CSTN LCD和TFT LCD的需求增长,其中CSTN LCD模块在中小尺寸显示器中得到广泛应用,而TFT LCD模块则被用于大尺寸应用之中。

        对LCM的需求主要来自手机、消费电子、数字产品、家用电器和汽车系统等应用领域。同时,这些领域正在推动更多的大陆厂商把重点转向STN和CSTN LCM的生产,并增大对CSTN LCD、TFT LCD和OLED模块领域的投资力度。厂商们都认为,上述领域将主导未来的产业发展趋势,因此将不断推出越来越多亮度和色彩分辨率更高而功耗更低的产品。

        由于手机市场需求巨大,以及TN LCD竞争激烈令利润趋薄,上海广电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已把重点转向CSTN和TFT LCD模块,预计2005年产量增长20%,目前的产能利用率高于80%。厦门赛特勒也考虑完全停产TN LCM,转产STN和FSTN字符型LCM及图形型LCM。青岛莱科达微电子有限公司已停止生产TN LCM,并以1800万美元引进一条新的CSTN生产线,预计年底前可开始批量生产。

        手机在未来将越来越多地采用TFT,也在推动TFT LCD的产量增长

相关IC型号

热门点击

 

推荐技术资料

自制智能型ICL7135
    表头使ff11CL7135作为ADC,ICL7135是...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751165337  13692101218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