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产品存储市场NAND胜出第四季度将出现紧缺(图)
发布时间:2007/9/7 0:00:00 访问次数:294
作者:林晓林
闪存市场在2005年出现了重大变化,根据市场研究机构iSuppli的数据,2005年第一季度NAND闪存市场规模首次超过NOR,两者的市场规模分别为20.52亿美元和20.2亿美元。第二季度NAND的优势继续扩大,迅速将两者的差距扩大到4.12亿美元。在此之前,NOR一直占据着闪存市场的主导地位,2004年NOR的市场份额还保持在60%以上。
NOR的读取速度较NAND快,可以在单位区块上进行读写,其特性为高电压、需要较长的抹除时间和较大量的抹除区域,主要作为代码存储之用。NAND的读写速度较慢,但其单位成本比NOR低,容量比NOR高,主要用作数据存储。2005年9月,NOR闪存厂商Spansion推出采用90纳米工艺、容量达1Gb的NOR闪存。同样是9月,NAND闪存市场老大三星已经生产出50纳米工艺,16Gb的NAND闪存,容量是NOR的16倍。今年NAND与NOR在最大容量上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在2003年,NAND的最大容量才仅为NOR的8倍。
不过要说容量及成本,NAND在微型硬盘面前也就没有什么优势了。目前主流的1英寸微型硬盘为4GB,同样容量的微型硬盘价格仅为闪存的一半。不过,硬盘有许多先天的局限性,如机械式设计不耐摔撞,磁性媒介和机械组件存储的速度也较慢,最重要的是在目前电源管理技术还不令人满意的条件下,其耗电量也非常可观。而且,从成本下降的趋势来看,闪存采取的是CMOS工艺,随着集成度的提升,其成本下降非常迅速。而微型硬盘采用的是磁性储存媒介,读取机构、马达等相关零件成本下降较为缓慢。
微型硬盘最大的优势在于超大的存储容量,但对于便携式产品来说,至少目前对超大容量的追求不是重点。可能正是这样一些原因,苹果在今年9月新推出的iPod Min的替代产品iPod nano放弃了以往的微型硬盘配置,改推基于闪存的产品。以2005年上半年计算,iPod Mini每月平均销售量为70万台,未来此消彼长,微型硬盘难掩失意,NAND可谓是春风得意马蹄疾。
iPod惠顾三星和东芝、NAND供不应求
根据DRAMeXchange对iPod nano的拆解,苹果秉承了一贯的“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做法,在iPod nano 4GB中采用的是三星的NAND闪存芯片K9WAG08U1M,而在2GB iPod nano中采用的是东芝的TH58NVG304BTG00。看来东芝专门为苹果定制了闪存芯片,因为在东芝的官方网站,我们没有发现任何有关这一款芯片的资料。
三星和东芝是NAND市场巨头,他们在2005第二季度的市场占有率分别是55%和23%。iSuppli估计苹果的采购量将占三星下半年出货量的40%,剩下的部分才可能供应其它客户,因此下半年许多厂商不得不面临NAND紧缺。苹果最新的财务报告宣布,它在2005财年前9个月共销售了1600万台iPod产品,平均每月出货量达170万以上。对iSuppli的上述估计DRAMeXchange持不同意见,按照他们的判断,iPod nano和shuffle的闪存需求最多不会超过三星产量的27%。
Gartner Dataquest分析师Joe Unsworth日前表示,在苹果iPod nano推出以前,该机构已预计2005年第四季度全球NAND闪存将出现紧缺,供应缺口达3.3%。苹果iPod nano推出后将引发需求攀高,供应缺口将进一步扩大。Gartner预计2005年NAND闪存市场可望高达2007.4亿兆字节(megabytes),较2004年的656亿兆字节,增长幅度高达206%,此外,Gartner亦上调了今年NAND闪存市场,从原先预估的95亿美元,上调至101亿美元规模,增幅45%。
高容量闪存需求在今年下半年将高涨,但目前只有三星和东芝可以提供单芯片的高容量产品。三星今年9月已经推出50纳米工艺的16Gb MLC NAND闪存,计划2006年进行批量生产。东芝的70纳米工艺的8Gb NAND将于2005年第四季度进入量产阶段。下半年高容量闪存市场实在太有诱惑力了,其它尚无能力提供单芯片高容量闪存的NAND厂商纷纷想出其它办法,希望在这一丰厚市场争一杯羹。美光今年8月份推出8Gb NAND产品,不过这不是一个单芯片产品,而是由8颗1Gb 产品堆叠而成。有消息称海力士也计划在10月推出由4颗2Gb产品堆叠而成的8Gb产品。
NAND、NOR、微型硬盘再战手机存储新大陆
目前NAND的主要应用领域在数码相机、MP3播放器和闪
作者:林晓林
闪存市场在2005年出现了重大变化,根据市场研究机构iSuppli的数据,2005年第一季度NAND闪存市场规模首次超过NOR,两者的市场规模分别为20.52亿美元和20.2亿美元。第二季度NAND的优势继续扩大,迅速将两者的差距扩大到4.12亿美元。在此之前,NOR一直占据着闪存市场的主导地位,2004年NOR的市场份额还保持在60%以上。
NOR的读取速度较NAND快,可以在单位区块上进行读写,其特性为高电压、需要较长的抹除时间和较大量的抹除区域,主要作为代码存储之用。NAND的读写速度较慢,但其单位成本比NOR低,容量比NOR高,主要用作数据存储。2005年9月,NOR闪存厂商Spansion推出采用90纳米工艺、容量达1Gb的NOR闪存。同样是9月,NAND闪存市场老大三星已经生产出50纳米工艺,16Gb的NAND闪存,容量是NOR的16倍。今年NAND与NOR在最大容量上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在2003年,NAND的最大容量才仅为NOR的8倍。
不过要说容量及成本,NAND在微型硬盘面前也就没有什么优势了。目前主流的1英寸微型硬盘为4GB,同样容量的微型硬盘价格仅为闪存的一半。不过,硬盘有许多先天的局限性,如机械式设计不耐摔撞,磁性媒介和机械组件存储的速度也较慢,最重要的是在目前电源管理技术还不令人满意的条件下,其耗电量也非常可观。而且,从成本下降的趋势来看,闪存采取的是CMOS工艺,随着集成度的提升,其成本下降非常迅速。而微型硬盘采用的是磁性储存媒介,读取机构、马达等相关零件成本下降较为缓慢。
微型硬盘最大的优势在于超大的存储容量,但对于便携式产品来说,至少目前对超大容量的追求不是重点。可能正是这样一些原因,苹果在今年9月新推出的iPod Min的替代产品iPod nano放弃了以往的微型硬盘配置,改推基于闪存的产品。以2005年上半年计算,iPod Mini每月平均销售量为70万台,未来此消彼长,微型硬盘难掩失意,NAND可谓是春风得意马蹄疾。
iPod惠顾三星和东芝、NAND供不应求
根据DRAMeXchange对iPod nano的拆解,苹果秉承了一贯的“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做法,在iPod nano 4GB中采用的是三星的NAND闪存芯片K9WAG08U1M,而在2GB iPod nano中采用的是东芝的TH58NVG304BTG00。看来东芝专门为苹果定制了闪存芯片,因为在东芝的官方网站,我们没有发现任何有关这一款芯片的资料。
三星和东芝是NAND市场巨头,他们在2005第二季度的市场占有率分别是55%和23%。iSuppli估计苹果的采购量将占三星下半年出货量的40%,剩下的部分才可能供应其它客户,因此下半年许多厂商不得不面临NAND紧缺。苹果最新的财务报告宣布,它在2005财年前9个月共销售了1600万台iPod产品,平均每月出货量达170万以上。对iSuppli的上述估计DRAMeXchange持不同意见,按照他们的判断,iPod nano和shuffle的闪存需求最多不会超过三星产量的27%。
Gartner Dataquest分析师Joe Unsworth日前表示,在苹果iPod nano推出以前,该机构已预计2005年第四季度全球NAND闪存将出现紧缺,供应缺口达3.3%。苹果iPod nano推出后将引发需求攀高,供应缺口将进一步扩大。Gartner预计2005年NAND闪存市场可望高达2007.4亿兆字节(megabytes),较2004年的656亿兆字节,增长幅度高达206%,此外,Gartner亦上调了今年NAND闪存市场,从原先预估的95亿美元,上调至101亿美元规模,增幅45%。
高容量闪存需求在今年下半年将高涨,但目前只有三星和东芝可以提供单芯片的高容量产品。三星今年9月已经推出50纳米工艺的16Gb MLC NAND闪存,计划2006年进行批量生产。东芝的70纳米工艺的8Gb NAND将于2005年第四季度进入量产阶段。下半年高容量闪存市场实在太有诱惑力了,其它尚无能力提供单芯片高容量闪存的NAND厂商纷纷想出其它办法,希望在这一丰厚市场争一杯羹。美光今年8月份推出8Gb NAND产品,不过这不是一个单芯片产品,而是由8颗1Gb 产品堆叠而成。有消息称海力士也计划在10月推出由4颗2Gb产品堆叠而成的8Gb产品。
NAND、NOR、微型硬盘再战手机存储新大陆
目前NAND的主要应用领域在数码相机、MP3播放器和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