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推新环保政策,电子工业能否平稳过渡存疑
发布时间:2007/9/5 0:00:00 访问次数:432
据海外报道,由于电子游戏机制造商间不断的残酷竞争,该行业的情况很不令人高兴。2001年圣诞节前不久,接近130万台畅销的PlayStation One游戏机被荷兰海关扣留,这条消息让索尼大为震惊。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索尼的PlayStation One游戏机得不到荷兰海关的认可呢?根据当时荷兰最新法律,PlayStation One游戏机的电缆线中镉含量超标。镉元素常被电子产品制造商用来促进电缆线及电池性能。但越来越多的证据已经显示,当这些产品被废弃后,镉元素能聚集在自然界中并造成严重的健康危害。当时荷兰政府就拒绝继续进口索尼的PlayStation One游戏机。
在后来的时间中,索尼进入了一片慌乱之中。索尼不得不在压制国外产品招回的同时要求其台湾电缆线提供商对索尼遭到的不幸负责。最后,虽然总价值1.6亿美元的游戏机产品未被查封,但索尼不得不付出惨重代价来拆除这批PlayStation One游戏机重新组装产品。
“索尼事件”将再次发生
在过去这样的事并不多见,但索尼遭到的不幸预示着类似的情形很可能在明年7月1日后在欧洲大面积发生。2006年7月1日欧盟将实施RoHS(特定有害物质使用限令)指令,届时含有铅、汞、镉等6种有害物质的电器和电子产品将不得在欧盟销售。
欧盟的改变并没有让各大型电子产品制造商感冒。全球性大型品牌(如索尼、IBM集团、英特尔公司及诺基亚公司)及他们的合同制造商与提供商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开始着手处理这个问题了。但是,二级提供商及制造商可能无法应对欧盟的改变,“索尼事件”的发生将在所难免。美林证券(Merrill Lynch)技术分析人士Steven Fox说:“欧盟的改变将使过去没有注意这方面问题的企业难以招架。”
全球性标准
由于公众对有害包装及废物关心程度的不断增大,欧洲各国立法机构都对过去十年使用的有毒原料颁布了本国的限制性法规,如禁止索尼的游戏机进口荷兰的规章。但仅仅在欧盟25个成员国中减少有毒物质、实施RoHS(特定有害物质使用限令)指令还远远不够,新法规的实行还需要欧盟成员国的通力合作。欧盟成员国主动实施的WEEE(欧盟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就规定电子产品制造商在其产品报废后有责任招回产品循环利用并妥善处理有害物质。
虽然RoHS(特定有害物质使用限令)属于欧洲法律,但美国制造商也同样将受到约束。严格意义上讲RoHS(特定有害物质使用限令)属于世界性标准,因为亚洲也正在推行这个标准。日本推行的类似法规称为绿色环保法规,而中国推行的类似法规称为21世纪议程。根据美国电子协会(American Electronics Assn)报告,美国电子产品制造商去年高科技产品出口总值1910亿美元中410亿美元都是来自于欧洲,所以欧洲市场对这些美国企业来说生死攸关。
在北美两国国内舆论指向对此还漠不关心的时候,美国有些州(如加利福尼亚、新泽西)正在着手限制有毒原料的使用。工作于北美TUV Rheinland公司的工程师Geoffrey Bock说:“那些以为RoHS(特定有害物质使用限令)与WEEE(欧盟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只是一时问题的企业将毫无疑问地翻船。”他还表示值得一提地是,这些企业将尽快地抛弃使用不合这两项标准的产品部件。那就意味着即使那些顽固的企业不向欧洲销售产品,他们也将继续增加对合乎这两项标准的产品部件,其最终效果是一样的。
一些企业过渡困难
对电子工业来说,为了使产品满足RoHS(特定有害物质使用限令)与WEEE(欧盟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要求所付出的成本花费是难以计数的。业界执行官们及分析人士都表示,这将轻易让企业花销数十亿美元。欧洲电子工业贸易集团Orgalime估计,仅欧洲市场,为适应RoHS(特定有害物质使用限令)所做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包括收集维持大量发现资料及电子产品测试数据)将花去企业总共大约190亿美元。美国安全检测实验室公司(Underwriters' Laboratories)估计,在欧洲,企业为重整设备满足无铅焊接就投入了至少10亿美元。
美国安可科技公司(Amkor Technology)负责高级产品开发的首席副总裁Mike Steidl说:“RoHS(特定有害物质使用限令)与WEEE(欧盟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已经吞噬了电子工业很多的时间和资源。”
分析人士称,大多数大型电子企业都能够很好得过渡到使用新原料上。但这些企业的很多提供商正发现产品的环保过渡比他们想象地困难。一份由部件制造商及合同制造商于上月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60%的合同制造商的产品过渡过程或者还没有达到这两种标准要求的一半,或者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什么程度才算合适。研究结果还显示,在2006年7月1日欧盟新指令实施时将有33%的这些制造商将难以达标,他们将面临窘境。
企业难以达标的原因
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一些企业可能在最后期限前都难以达标。要使企业的产品达到欧盟新法规的标准是一个极度复杂且冗长的过程。首先,需要寻找及开
据海外报道,由于电子游戏机制造商间不断的残酷竞争,该行业的情况很不令人高兴。2001年圣诞节前不久,接近130万台畅销的PlayStation One游戏机被荷兰海关扣留,这条消息让索尼大为震惊。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索尼的PlayStation One游戏机得不到荷兰海关的认可呢?根据当时荷兰最新法律,PlayStation One游戏机的电缆线中镉含量超标。镉元素常被电子产品制造商用来促进电缆线及电池性能。但越来越多的证据已经显示,当这些产品被废弃后,镉元素能聚集在自然界中并造成严重的健康危害。当时荷兰政府就拒绝继续进口索尼的PlayStation One游戏机。
在后来的时间中,索尼进入了一片慌乱之中。索尼不得不在压制国外产品招回的同时要求其台湾电缆线提供商对索尼遭到的不幸负责。最后,虽然总价值1.6亿美元的游戏机产品未被查封,但索尼不得不付出惨重代价来拆除这批PlayStation One游戏机重新组装产品。
“索尼事件”将再次发生
在过去这样的事并不多见,但索尼遭到的不幸预示着类似的情形很可能在明年7月1日后在欧洲大面积发生。2006年7月1日欧盟将实施RoHS(特定有害物质使用限令)指令,届时含有铅、汞、镉等6种有害物质的电器和电子产品将不得在欧盟销售。
欧盟的改变并没有让各大型电子产品制造商感冒。全球性大型品牌(如索尼、IBM集团、英特尔公司及诺基亚公司)及他们的合同制造商与提供商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开始着手处理这个问题了。但是,二级提供商及制造商可能无法应对欧盟的改变,“索尼事件”的发生将在所难免。美林证券(Merrill Lynch)技术分析人士Steven Fox说:“欧盟的改变将使过去没有注意这方面问题的企业难以招架。”
全球性标准
由于公众对有害包装及废物关心程度的不断增大,欧洲各国立法机构都对过去十年使用的有毒原料颁布了本国的限制性法规,如禁止索尼的游戏机进口荷兰的规章。但仅仅在欧盟25个成员国中减少有毒物质、实施RoHS(特定有害物质使用限令)指令还远远不够,新法规的实行还需要欧盟成员国的通力合作。欧盟成员国主动实施的WEEE(欧盟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就规定电子产品制造商在其产品报废后有责任招回产品循环利用并妥善处理有害物质。
虽然RoHS(特定有害物质使用限令)属于欧洲法律,但美国制造商也同样将受到约束。严格意义上讲RoHS(特定有害物质使用限令)属于世界性标准,因为亚洲也正在推行这个标准。日本推行的类似法规称为绿色环保法规,而中国推行的类似法规称为21世纪议程。根据美国电子协会(American Electronics Assn)报告,美国电子产品制造商去年高科技产品出口总值1910亿美元中410亿美元都是来自于欧洲,所以欧洲市场对这些美国企业来说生死攸关。
在北美两国国内舆论指向对此还漠不关心的时候,美国有些州(如加利福尼亚、新泽西)正在着手限制有毒原料的使用。工作于北美TUV Rheinland公司的工程师Geoffrey Bock说:“那些以为RoHS(特定有害物质使用限令)与WEEE(欧盟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只是一时问题的企业将毫无疑问地翻船。”他还表示值得一提地是,这些企业将尽快地抛弃使用不合这两项标准的产品部件。那就意味着即使那些顽固的企业不向欧洲销售产品,他们也将继续增加对合乎这两项标准的产品部件,其最终效果是一样的。
一些企业过渡困难
对电子工业来说,为了使产品满足RoHS(特定有害物质使用限令)与WEEE(欧盟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要求所付出的成本花费是难以计数的。业界执行官们及分析人士都表示,这将轻易让企业花销数十亿美元。欧洲电子工业贸易集团Orgalime估计,仅欧洲市场,为适应RoHS(特定有害物质使用限令)所做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包括收集维持大量发现资料及电子产品测试数据)将花去企业总共大约190亿美元。美国安全检测实验室公司(Underwriters' Laboratories)估计,在欧洲,企业为重整设备满足无铅焊接就投入了至少10亿美元。
美国安可科技公司(Amkor Technology)负责高级产品开发的首席副总裁Mike Steidl说:“RoHS(特定有害物质使用限令)与WEEE(欧盟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已经吞噬了电子工业很多的时间和资源。”
分析人士称,大多数大型电子企业都能够很好得过渡到使用新原料上。但这些企业的很多提供商正发现产品的环保过渡比他们想象地困难。一份由部件制造商及合同制造商于上月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60%的合同制造商的产品过渡过程或者还没有达到这两种标准要求的一半,或者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什么程度才算合适。研究结果还显示,在2006年7月1日欧盟新指令实施时将有33%的这些制造商将难以达标,他们将面临窘境。
企业难以达标的原因
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一些企业可能在最后期限前都难以达标。要使企业的产品达到欧盟新法规的标准是一个极度复杂且冗长的过程。首先,需要寻找及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