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计算机技术

电瓶用恒流充电法充电安时数为电瓶额定容量140%

发布时间:2023/3/27 13:09:17 访问次数:82

充电状态的判别,电池放电时,只能放到放电终止电压1Ⅴ(单体),否则将影响电池的容量和寿命。充电时(指电瓶离位充电),为保证飞行安全,电池必须充足,但也不能长时间过充。

由于碱性电瓶的电解液不参加化学反应,电解液比重基本不变,因此不能像铅酸电瓶一样用测量电解液比重的方法来判断充电状态。

在实际使用中,可以利用充电电流和时间来确定电瓶是否充足。将放完电的电瓶用恒流充电法充电,充电的安时数大约为电瓶额定容量的140%。


碱性蓄电池的原理,当蓄电池和负载接通以后,电池开始放电,电子从负极板流向正极板

正极板电解液负极板,镍镉蓄电池放电时的化学反应原理图

接通电路后,正极板得到从负极板输入的电子,正极板的活性物质N100H在水的参与下,生成氢氧化亚镍Ni(0H)2和氢氧根离子0Hˉ。

正极板:2 Ni00H+2H20十2e-→2 Ni(0H)2+20Hˉ

在电解液中,0H^自正电极携带负电荷迁移到负极板,完成电荷传递。

负极板:Cd+20H~―)Cd(0H)2+2e

充电过程是放电过程的逆过程。借助于外电源作用,使电子从电源正极输出,经电源后回到负极,正极板的Ni(0H)2又还原为Ni00H,负极板的Cd(0H)2也恢复为Cd和0Hˉ。

oH^从负极迁移至正极,即把负电荷运回正极,完成导电作用。充电时有:

负极:Cd(0H)2+2e-→Cd+20Hˉ

IE|及: 2Ni (0H)2+20H~―→2Ni00H+2H20+2c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电解液KOH没有参与化学反应,仅起到了导电作用。

充、放电总的化学方程式为:

2Ni(u)2+Cd(m)2u.2MH+(U)+2H20

福建芯鸿科技有限公司http://xhkjgs.51dzw.com



充电状态的判别,电池放电时,只能放到放电终止电压1Ⅴ(单体),否则将影响电池的容量和寿命。充电时(指电瓶离位充电),为保证飞行安全,电池必须充足,但也不能长时间过充。

由于碱性电瓶的电解液不参加化学反应,电解液比重基本不变,因此不能像铅酸电瓶一样用测量电解液比重的方法来判断充电状态。

在实际使用中,可以利用充电电流和时间来确定电瓶是否充足。将放完电的电瓶用恒流充电法充电,充电的安时数大约为电瓶额定容量的140%。


碱性蓄电池的原理,当蓄电池和负载接通以后,电池开始放电,电子从负极板流向正极板

正极板电解液负极板,镍镉蓄电池放电时的化学反应原理图

接通电路后,正极板得到从负极板输入的电子,正极板的活性物质N100H在水的参与下,生成氢氧化亚镍Ni(0H)2和氢氧根离子0Hˉ。

正极板:2 Ni00H+2H20十2e-→2 Ni(0H)2+20Hˉ

在电解液中,0H^自正电极携带负电荷迁移到负极板,完成电荷传递。

负极板:Cd+20H~―)Cd(0H)2+2e

充电过程是放电过程的逆过程。借助于外电源作用,使电子从电源正极输出,经电源后回到负极,正极板的Ni(0H)2又还原为Ni00H,负极板的Cd(0H)2也恢复为Cd和0Hˉ。

oH^从负极迁移至正极,即把负电荷运回正极,完成导电作用。充电时有:

负极:Cd(0H)2+2e-→Cd+20Hˉ

IE|及: 2Ni (0H)2+20H~―→2Ni00H+2H20+2c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电解液KOH没有参与化学反应,仅起到了导电作用。

充、放电总的化学方程式为:

2Ni(u)2+Cd(m)2u.2MH+(U)+2H20

福建芯鸿科技有限公司http://xhkjgs.51dzw.com



热门点击

 

推荐技术资料

电源变压器制作
    铁心截面积S=34mm×60mm, &nbs...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692101218  13751165337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