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新品发布

新加坡的半导体厂商发展现况

发布时间:2007/9/4 0:00:00 访问次数:669

       新加坡在东南亚国家中为人口最少且面积最小的国家,根据2003年新加坡贸工部所发布的经济调查报告显示,新加坡2003年第四季的国内生产总值成长4.9%,带动全年增长1.1%。2003年经济成长率达到0.8%,并且2004年的经济成长率将调高到3.5%至5.5%。

    外在经济环境的复苏及电子业的成长强劲,使新加坡制造业受益,其中如半导体、硬盘驱动器的产量增加,带动了制造业第四季稳健成长,制造业在2003年增长了2.5%,可以见得新加坡在东南亚国家中的经济实力。

    在天然资源贫乏的情况下,该国致力于高科技产业是唯一必经之路,因此成立新加坡经济发展局(Economic Development Board;EDB)也提供群聚发展基金(Cluster Development Fund;CDF)用来扶植具有创新潜力的公司萌芽生根,希望将完整的高科技产业链,产生群聚效应进一步提升竞争实力,再者,新加坡致力于招揽外商投资当地,为此新加坡提供了优渥的奖励措施,从事前的规划、厂房的建置与人才的招募,都提供了完善的措施与协助,再加上该国拥有先进的基础建设,以及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际化下,使新加坡成为具经济竞争力的国家。

    环顾新加坡劳动人口中,半导体从业人员将近3.1万人,占新加坡从事电子业人口的三分之一,而电子业占新加坡制造业的五成比重,因此新加坡的经济成长深受半导体产业景气的影响。

    以下则针对新加坡重要的半导体厂商发展现况一一介绍:

  (1)Chartered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ed (CSM)

  由星国政府所掌控的新加坡科技公司(ST)在1987年时,与美国的Sierra Semiconductor、NS所合资成立的IC制造商公司,早期利用该美商所提供的三层互补金属氧化半导体(CMOS)制程技术,生产ASIC,并且为他人代工,其角色定位与台湾晶圆双雄一样,但是在IBM介入代工市场后,Chartered目前为全球第四大晶圆代工厂。

  Chartered预计在2004年3月将1989年所投产的第一座6吋晶圆厂Fab1关闭,以便节省成本,其Fab1的设备将售予大陆上华科技,并将资源放在最新的12吋厂Fab 7上。

  除此之外,Chartered还拥有四座八吋晶圆厂,其中两座晶圆厂为1998年与Agere(Lucent Spin-off)合资的SMP,与1997年Agilent(HP Spin-off)合资的CSP,Chartered将这两个晶圆厂致力于通讯半导体的代工上。Chartered的12吋厂Fab 7是依照IBM的制程系统装机,采用0.13微米~90奈米制程,预期在2004年第三季底开始试产,年底前进入量产阶段,其规划产能可扩充到每月月产能3万片。2003年营收攀升,使得连年的赤字缩减,2003年的营收为5.51亿美元,与2002年相较,成长率达22.9%。

  Chartered于2004年初宣布与IBM将针对90奈米节点扩大合作关系,此为双方在2002年11月订定契约后,所签署第二份联合发展协议。根据双方最新协议,在2005年中Chartered将会以Fab 7替IBM制造90奈米SOI芯片。

  另外,值得关注的就是为了有效整合IC设计、IP应用等环节,并且提供客户更完整的解决方案,于2003年底宣布成立NanoAccess Alliance,该联盟成员包括ARM、MoSys、Mentor Graphics、Virage Logic等逾15家半导体厂商,希望藉由联盟成员合作,以使Chartered与IBM合作计划发挥最大效益。

  (2)意法半导体(STM)

  意法半导体为全球第4大IDM厂,原本由意大利SGS微电机事业处及法国Thomson半导体部门在1987年合并而成,主要因为美、日独大的情况下,使得欧洲半导体业受挤压,然而在合并之后,意法半导体并没有因为市场看淡而衰退,反而从1990年起专注在亚太市场的经营,以年复合成长率29%的速度在亚洲崛起于新加坡。1984年,意法半导体在新加坡盖了新加坡第一座晶圆厂,之后又陆续兴建六吋、八吋厂。

  STM在新加坡可以说是最好的外商投资案例,从1998年起第一座5吋晶圆厂开始即有良好的获利表现。2001年启动的新加坡FabAMK8厂,主要生产0.18微米Flash,月产能大力扩充下达4万片。

  (3)UMCi

  由UMC、Infineon及EDB共同于新加坡合资成立,UMCi总体投资金额高达36亿美元,所在地位于白沙芯片园区(Pasir Ris Wafer Fab Park),主要产品为新一代0.13微米的CMOS的铜制程技术以及Embeded Flash并采用低介电值技术,生产系统单芯片。但2003年8月UMC与Infineon共同宣布,决定调整先前合资建厂的协议,将由UMC购回Infineon所持有UMCi的股权,但是研发精密制程技术的伙伴关系并未改变,未来Infineon将专注扮演委外代工客户角色。

  UMCi于2003年1月装置后段铜制程机台(BEOL),其后开始后段12吋晶圆铜制程的试产,而前段机台(FEOL)则于2003年底装置完成,预计在2004年3月可正式投产。

  (4)SSMC

  由Philips、TSMC及EDB合资成立的SSMC 8吋晶圆厂,其中Philips占股48%、

       新加坡在东南亚国家中为人口最少且面积最小的国家,根据2003年新加坡贸工部所发布的经济调查报告显示,新加坡2003年第四季的国内生产总值成长4.9%,带动全年增长1.1%。2003年经济成长率达到0.8%,并且2004年的经济成长率将调高到3.5%至5.5%。

    外在经济环境的复苏及电子业的成长强劲,使新加坡制造业受益,其中如半导体、硬盘驱动器的产量增加,带动了制造业第四季稳健成长,制造业在2003年增长了2.5%,可以见得新加坡在东南亚国家中的经济实力。

    在天然资源贫乏的情况下,该国致力于高科技产业是唯一必经之路,因此成立新加坡经济发展局(Economic Development Board;EDB)也提供群聚发展基金(Cluster Development Fund;CDF)用来扶植具有创新潜力的公司萌芽生根,希望将完整的高科技产业链,产生群聚效应进一步提升竞争实力,再者,新加坡致力于招揽外商投资当地,为此新加坡提供了优渥的奖励措施,从事前的规划、厂房的建置与人才的招募,都提供了完善的措施与协助,再加上该国拥有先进的基础建设,以及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际化下,使新加坡成为具经济竞争力的国家。

    环顾新加坡劳动人口中,半导体从业人员将近3.1万人,占新加坡从事电子业人口的三分之一,而电子业占新加坡制造业的五成比重,因此新加坡的经济成长深受半导体产业景气的影响。

    以下则针对新加坡重要的半导体厂商发展现况一一介绍:

  (1)Chartered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ed (CSM)

  由星国政府所掌控的新加坡科技公司(ST)在1987年时,与美国的Sierra Semiconductor、NS所合资成立的IC制造商公司,早期利用该美商所提供的三层互补金属氧化半导体(CMOS)制程技术,生产ASIC,并且为他人代工,其角色定位与台湾晶圆双雄一样,但是在IBM介入代工市场后,Chartered目前为全球第四大晶圆代工厂。

  Chartered预计在2004年3月将1989年所投产的第一座6吋晶圆厂Fab1关闭,以便节省成本,其Fab1的设备将售予大陆上华科技,并将资源放在最新的12吋厂Fab 7上。

  除此之外,Chartered还拥有四座八吋晶圆厂,其中两座晶圆厂为1998年与Agere(Lucent Spin-off)合资的SMP,与1997年Agilent(HP Spin-off)合资的CSP,Chartered将这两个晶圆厂致力于通讯半导体的代工上。Chartered的12吋厂Fab 7是依照IBM的制程系统装机,采用0.13微米~90奈米制程,预期在2004年第三季底开始试产,年底前进入量产阶段,其规划产能可扩充到每月月产能3万片。2003年营收攀升,使得连年的赤字缩减,2003年的营收为5.51亿美元,与2002年相较,成长率达22.9%。

  Chartered于2004年初宣布与IBM将针对90奈米节点扩大合作关系,此为双方在2002年11月订定契约后,所签署第二份联合发展协议。根据双方最新协议,在2005年中Chartered将会以Fab 7替IBM制造90奈米SOI芯片。

  另外,值得关注的就是为了有效整合IC设计、IP应用等环节,并且提供客户更完整的解决方案,于2003年底宣布成立NanoAccess Alliance,该联盟成员包括ARM、MoSys、Mentor Graphics、Virage Logic等逾15家半导体厂商,希望藉由联盟成员合作,以使Chartered与IBM合作计划发挥最大效益。

  (2)意法半导体(STM)

  意法半导体为全球第4大IDM厂,原本由意大利SGS微电机事业处及法国Thomson半导体部门在1987年合并而成,主要因为美、日独大的情况下,使得欧洲半导体业受挤压,然而在合并之后,意法半导体并没有因为市场看淡而衰退,反而从1990年起专注在亚太市场的经营,以年复合成长率29%的速度在亚洲崛起于新加坡。1984年,意法半导体在新加坡盖了新加坡第一座晶圆厂,之后又陆续兴建六吋、八吋厂。

  STM在新加坡可以说是最好的外商投资案例,从1998年起第一座5吋晶圆厂开始即有良好的获利表现。2001年启动的新加坡FabAMK8厂,主要生产0.18微米Flash,月产能大力扩充下达4万片。

  (3)UMCi

  由UMC、Infineon及EDB共同于新加坡合资成立,UMCi总体投资金额高达36亿美元,所在地位于白沙芯片园区(Pasir Ris Wafer Fab Park),主要产品为新一代0.13微米的CMOS的铜制程技术以及Embeded Flash并采用低介电值技术,生产系统单芯片。但2003年8月UMC与Infineon共同宣布,决定调整先前合资建厂的协议,将由UMC购回Infineon所持有UMCi的股权,但是研发精密制程技术的伙伴关系并未改变,未来Infineon将专注扮演委外代工客户角色。

  UMCi于2003年1月装置后段铜制程机台(BEOL),其后开始后段12吋晶圆铜制程的试产,而前段机台(FEOL)则于2003年底装置完成,预计在2004年3月可正式投产。

  (4)SSMC

  由Philips、TSMC及EDB合资成立的SSMC 8吋晶圆厂,其中Philips占股48%、

相关IC型号

热门点击

 

推荐技术资料

自制智能型ICL7135
    表头使ff11CL7135作为ADC,ICL7135是...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751165337  13692101218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