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厂商掘金汽车MCU市场
发布时间:2007/9/1 0:00:00 访问次数:504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汽车尾气排放的政策法规,目的是解决城市的空气污染问题,而消除污染和使汽车尾气排放量达标的方法是采用电子系统。按照国家汽车排放法规的规定,一些车型在出厂时就必须安装有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这就意味着必须加装电控燃油喷射等汽车电子系统,而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必然需要高性能的MCU。随着汽车从机械系统到电子系统的转换以及动力总成方面性能的提高,MCU在汽车发动机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众厂商争夺MCU市场
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主要由传感器、执行器和以微控制器为核心的电子控制单元组成。其中所应用的半导体器件主要有微控制器、传感器、驱动器件、电源管理、专用电路等。2003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从而使汽车废气排放问题更加严重。为控制废气排放量,需利用半导体传感器来精确测量吸入空气的成份,在通过传感器测量到发动机的状态以后,微控制器就可以处理这些数据并提供合适的控制信号来控制执行器的动作。可见微控制器是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中必不可少的半导体器件,它能实时运行高度复杂的算法用来在各种情况下管理发动机及传送动作。目前在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中使用的微控制器架构主要有16位和32位,其中性价比高的16位MCU占据市场主流。
最近全球知名的半导体供应商如飞思卡尔(原摩托罗拉半导体部)、德州仪器、英飞凌、瑞萨等推出了多种16位和32位的MCU。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电子半导体器件供应商,飞思卡尔一直致力于汽车电子半导体器件的开发与推广,其丰富的半导体器件可用于所有的汽车电子系统控制单元中。飞思卡尔在汽车电子领域产品主要集中于8位/16位/32位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智能模拟器件、传感器等。飞思卡尔的16位MCU一般都基于高性能的Flash存储器工艺。此外,其他许多MCU产品都将陆续推出带ROM的产品。
德州仪器(TI)在中国市场的发力已收效甚明。德州仪器的汽车半导体产品包括高级嵌入式控制、混合信号电源与控制和汽车目录芯片,其中高级嵌入式控制包括微控制器(MCU)和数字信号处理器(DSP)。
英飞凌公司作为亚太地区车载电子产品第三大供应商,在引擎控制、车身电子、车载信息系统等方面表现不俗,代表产品有16位XC16X、32位TRIC ORE等。目前其用于发动机系统的MCU已占有全球30%的市场份额。
瑞萨也正着手研发160MHz-200MHz的MCU,来适应市场的需求。据悉,瑞萨科技的车用MCU在发动机、变速箱全球市场占有率高达17%。
32位MCU成未来发展方向
目前发动机系统MCU的架构已经从16位发展到32位,32位MCU已成为未来发展方向,其市场份额正越来越大,这是由于汽车的引擎和传动控制要达到越来越高的环保要求,必须采用运算处理能力更强的MCU,而这已经超出了16位MCU的处理能力,因此需采用32位微控制器。
中国汽车发动机用32位MCU市场将于2006年打开,目前国外生产的汽车已开始应用飞思卡尔的32位MCU。飞思卡尔32位MCU在全球汽车电子市场的占有率是第一,摩托罗拉32位MCU采用了两种不同内核的发展策略,一种基于Power PC内核,称作MPC,这类产品主要用于发动机管理系统;另一类采用ARM7和ARM9内核,称作MAC,主要用于安全气囊、车身电子和ABS等。为开发和生产智能型汽车,飞思卡尔正与国内汽车制造商紧密合作,包括本地的汽车生产企业和在中国的中外合资汽车生产企业,如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上海通用、东风雪铁龙等。这些品牌汽车的发展都需要功能更强大、具备更多面向互联网功能的MCU,而现在的8位、16位MCU难以满足这些要求,未来32位MCU的成本将逐渐下降,在某些情况下性价比会优于16位MCU,因此未来几年汽车发动机用32位MCU在中国将有一定市场。
相关链接
汽车MCU市场增势强劲
CCID预测,2003年中国汽车MCU的市场需求量将达1670万个,同比增长率达60.6%,市场需求额将达8.63亿元,同比增长率达55.2%;2008年中国汽车MCU的市场需求量将达9100万个,市场需求额将达42.83亿元。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汽车尾气排放的政策法规,目的是解决城市的空气污染问题,而消除污染和使汽车尾气排放量达标的方法是采用电子系统。按照国家汽车排放法规的规定,一些车型在出厂时就必须安装有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这就意味着必须加装电控燃油喷射等汽车电子系统,而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必然需要高性能的MCU。随着汽车从机械系统到电子系统的转换以及动力总成方面性能的提高,MCU在汽车发动机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众厂商争夺MCU市场
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主要由传感器、执行器和以微控制器为核心的电子控制单元组成。其中所应用的半导体器件主要有微控制器、传感器、驱动器件、电源管理、专用电路等。2003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从而使汽车废气排放问题更加严重。为控制废气排放量,需利用半导体传感器来精确测量吸入空气的成份,在通过传感器测量到发动机的状态以后,微控制器就可以处理这些数据并提供合适的控制信号来控制执行器的动作。可见微控制器是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中必不可少的半导体器件,它能实时运行高度复杂的算法用来在各种情况下管理发动机及传送动作。目前在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中使用的微控制器架构主要有16位和32位,其中性价比高的16位MCU占据市场主流。
最近全球知名的半导体供应商如飞思卡尔(原摩托罗拉半导体部)、德州仪器、英飞凌、瑞萨等推出了多种16位和32位的MCU。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电子半导体器件供应商,飞思卡尔一直致力于汽车电子半导体器件的开发与推广,其丰富的半导体器件可用于所有的汽车电子系统控制单元中。飞思卡尔在汽车电子领域产品主要集中于8位/16位/32位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智能模拟器件、传感器等。飞思卡尔的16位MCU一般都基于高性能的Flash存储器工艺。此外,其他许多MCU产品都将陆续推出带ROM的产品。
德州仪器(TI)在中国市场的发力已收效甚明。德州仪器的汽车半导体产品包括高级嵌入式控制、混合信号电源与控制和汽车目录芯片,其中高级嵌入式控制包括微控制器(MCU)和数字信号处理器(DSP)。
英飞凌公司作为亚太地区车载电子产品第三大供应商,在引擎控制、车身电子、车载信息系统等方面表现不俗,代表产品有16位XC16X、32位TRIC ORE等。目前其用于发动机系统的MCU已占有全球30%的市场份额。
瑞萨也正着手研发160MHz-200MHz的MCU,来适应市场的需求。据悉,瑞萨科技的车用MCU在发动机、变速箱全球市场占有率高达17%。
32位MCU成未来发展方向
目前发动机系统MCU的架构已经从16位发展到32位,32位MCU已成为未来发展方向,其市场份额正越来越大,这是由于汽车的引擎和传动控制要达到越来越高的环保要求,必须采用运算处理能力更强的MCU,而这已经超出了16位MCU的处理能力,因此需采用32位微控制器。
中国汽车发动机用32位MCU市场将于2006年打开,目前国外生产的汽车已开始应用飞思卡尔的32位MCU。飞思卡尔32位MCU在全球汽车电子市场的占有率是第一,摩托罗拉32位MCU采用了两种不同内核的发展策略,一种基于Power PC内核,称作MPC,这类产品主要用于发动机管理系统;另一类采用ARM7和ARM9内核,称作MAC,主要用于安全气囊、车身电子和ABS等。为开发和生产智能型汽车,飞思卡尔正与国内汽车制造商紧密合作,包括本地的汽车生产企业和在中国的中外合资汽车生产企业,如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上海通用、东风雪铁龙等。这些品牌汽车的发展都需要功能更强大、具备更多面向互联网功能的MCU,而现在的8位、16位MCU难以满足这些要求,未来32位MCU的成本将逐渐下降,在某些情况下性价比会优于16位MCU,因此未来几年汽车发动机用32位MCU在中国将有一定市场。
相关链接
汽车MCU市场增势强劲
CCID预测,2003年中国汽车MCU的市场需求量将达1670万个,同比增长率达60.6%,市场需求额将达8.63亿元,同比增长率达55.2%;2008年中国汽车MCU的市场需求量将达9100万个,市场需求额将达42.8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