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新品发布

分析我国半导体产业链现状 引领半导体产业发展新浪潮

发布时间:2007/8/31 0:00:00 访问次数:333

1、 2003年我国IC产业持续攀升走高
    (1)2003年我国IC产业

    2003年是我国IC产业蓬勃发展、持续攀升走高的一年,形势喜人,成绩斐然。2003年我国集成电路总产量首次突破100亿大关、达到134.1亿块,与2002年同比增长39.3%,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351.4亿元。与2002年同比增长30.9%(见图1)。

                                

    ① IC设计业有突破性发展
    2003年IC设计业实现突破性发展,首先是设计单位达到463家,比2002年增长近20%。其次是以“方舟”、“龙芯”、“北大众志”为代表的国产CPU,上海复旦大学DSP“汉芯1号”、北京海尔IC 设计公司“爱国者3号”数字解码芯片、北京中星做的“星光”系列音视频解码芯片等,都标志着我国IC设计有很大的突破性进展。其三是我国又众多能满足中低端IC产品设计企业,也都有长足的发展(见图2)。

                                

    2003年我国国内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已有9家,这9家总销售收入约25亿元,集成电路设计全行业的销售收入超过40亿元达到44.9亿元,与上年同期的30亿元相比,增长将近50%。这标志着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业进入快速成长期。
销售收入过亿元的9家公司分别是:大唐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华润矽科微电子有限公司、中国华大集成电路设计中心、上海华虹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上海复旦微电子有限公司、江苏意源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友旺电子有限公司、芯谷微电子有限公司,其中,大唐微电子销售收入近6亿元。

    我国IC设计业在规模速度迅速扩大的同时,技术水平也在快速提升,正向设计方法被广泛采用,最高设计水平已达0.13微米,0.18微米、0.25微米、0.35微米成为主流设计水平。从几大产品门类来说,IC卡产品已经完全具备自主设计能力,基础产品CPU、DSP的研发进展显著,市场热门的电源管理产品已经成为许多公司的重点。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通信芯片领域,国内自主开发的2.5G 基带芯片被手机厂商采用后,3G基带芯片也已问世,打破了国外公司在这一领域的垄断。

    ②IC制造业产能增大 工艺代工水平提高

    2003年,世界IC产业由低谷走向复苏,到第4季度,它比2002年同期增长14.2%,而代工量增长25%。2003年我国IC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60.5亿元,同比增长27.9%,就我国IC制造企业增长因素来看,首先是我国一些大的IC制造企业投资已达生产期,如上海宏力、中芯国际等,其二是自主产品生产线向代工线转向,如华虹NEC公司由两年前的NEC DRAM工厂,在2003年转型为晶圆代工厂。其三是我国半导体市场走好,呈现一派产销两旺的好景象,如无锡华润、浙江华越、上海贝岭、先进、新近、珠海南科等大公司。其四是在产能大增之时,其加工工艺水平也正在提高,从0.5微米向0.35微米加工水平进军,有大公司从0.35微米向0.18微米进军。其五是8寸线增加且增量生产,如中芯国际、华虹NEC等等。以上种种原因,都促成了我国IC产业在2003年持续走高的主要因素(图3)。

                                  

    ③ 封装测试业快速增长成为新亮点

2003年我国IC封装测试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46 亿元,同比增长23.3%。


    2003年封装测试业成为IC产业快速发展中的新亮点,成为IC市场的有力推动者,在产能上都有大的提高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如长电科技股份、南通富士通、四川安森美、华润安盛、上海金朋、安靠、浙江华越等公司,都在产量、销量、收入、利润上获得历史佳绩。在我国IC产业中封装、测试业已占半壁江山,已达到70%左右的水平,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设计+芯片+封测=351.4

    ④ 产业群聚效应日益隆起

   在2003年我国IC产业群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环渤海湾地区。其中江、浙、沪的长三角更是国内最主要的

1、 2003年我国IC产业持续攀升走高
    (1)2003年我国IC产业

    2003年是我国IC产业蓬勃发展、持续攀升走高的一年,形势喜人,成绩斐然。2003年我国集成电路总产量首次突破100亿大关、达到134.1亿块,与2002年同比增长39.3%,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351.4亿元。与2002年同比增长30.9%(见图1)。

                                

    ① IC设计业有突破性发展
    2003年IC设计业实现突破性发展,首先是设计单位达到463家,比2002年增长近20%。其次是以“方舟”、“龙芯”、“北大众志”为代表的国产CPU,上海复旦大学DSP“汉芯1号”、北京海尔IC 设计公司“爱国者3号”数字解码芯片、北京中星做的“星光”系列音视频解码芯片等,都标志着我国IC设计有很大的突破性进展。其三是我国又众多能满足中低端IC产品设计企业,也都有长足的发展(见图2)。

                                

    2003年我国国内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已有9家,这9家总销售收入约25亿元,集成电路设计全行业的销售收入超过40亿元达到44.9亿元,与上年同期的30亿元相比,增长将近50%。这标志着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业进入快速成长期。
销售收入过亿元的9家公司分别是:大唐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华润矽科微电子有限公司、中国华大集成电路设计中心、上海华虹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上海复旦微电子有限公司、江苏意源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友旺电子有限公司、芯谷微电子有限公司,其中,大唐微电子销售收入近6亿元。

    我国IC设计业在规模速度迅速扩大的同时,技术水平也在快速提升,正向设计方法被广泛采用,最高设计水平已达0.13微米,0.18微米、0.25微米、0.35微米成为主流设计水平。从几大产品门类来说,IC卡产品已经完全具备自主设计能力,基础产品CPU、DSP的研发进展显著,市场热门的电源管理产品已经成为许多公司的重点。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通信芯片领域,国内自主开发的2.5G 基带芯片被手机厂商采用后,3G基带芯片也已问世,打破了国外公司在这一领域的垄断。

    ②IC制造业产能增大 工艺代工水平提高

    2003年,世界IC产业由低谷走向复苏,到第4季度,它比2002年同期增长14.2%,而代工量增长25%。2003年我国IC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60.5亿元,同比增长27.9%,就我国IC制造企业增长因素来看,首先是我国一些大的IC制造企业投资已达生产期,如上海宏力、中芯国际等,其二是自主产品生产线向代工线转向,如华虹NEC公司由两年前的NEC DRAM工厂,在2003年转型为晶圆代工厂。其三是我国半导体市场走好,呈现一派产销两旺的好景象,如无锡华润、浙江华越、上海贝岭、先进、新近、珠海南科等大公司。其四是在产能大增之时,其加工工艺水平也正在提高,从0.5微米向0.35微米加工水平进军,有大公司从0.35微米向0.18微米进军。其五是8寸线增加且增量生产,如中芯国际、华虹NEC等等。以上种种原因,都促成了我国IC产业在2003年持续走高的主要因素(图3)。

                                  

    ③ 封装测试业快速增长成为新亮点

2003年我国IC封装测试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46 亿元,同比增长23.3%。


    2003年封装测试业成为IC产业快速发展中的新亮点,成为IC市场的有力推动者,在产能上都有大的提高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如长电科技股份、南通富士通、四川安森美、华润安盛、上海金朋、安靠、浙江华越等公司,都在产量、销量、收入、利润上获得历史佳绩。在我国IC产业中封装、测试业已占半壁江山,已达到70%左右的水平,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设计+芯片+封测=351.4

    ④ 产业群聚效应日益隆起

   在2003年我国IC产业群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环渤海湾地区。其中江、浙、沪的长三角更是国内最主要的

相关IC型号

热门点击

 

推荐技术资料

自制智能型ICL7135
    表头使ff11CL7135作为ADC,ICL7135是...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751165337  13692101218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