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新品发布

英飞凌冲破阻力进中国,欧美在华投资遇障碍

发布时间:2007/8/31 0:00:00 访问次数:448

       在德国,有三个舒马赫享誉全球。按照年初的计划,在9月24~25日举行的F1上海站大赛期间,他们都将集聚上海:除了“车神”迈克.舒马赫和他的弟弟、也是著名的F1车手拉尔夫.舒马赫(小舒马赫),还有欧洲第二大半导体厂商英飞凌公司的全球CEO乌尔里奇.舒马赫。

  但是,“德国三大舒马赫”在今年都很不走运。9月25日,“车神” 迈克.舒马赫很不幸地将F1赛车开出跑道之外,小舒马赫也因为没有取得好成绩而向自己的车队道歉,而乌尔里奇.舒马赫则在今年3月25日就突然被宣布解除CEO职务。

  对于乌尔里奇.舒马赫突然离职的原因,坊间遍布各种传言。有一种说法和中国相关:因为舒马赫决定在中国苏州投资10亿美元建设一个芯片封装厂,并采取强势的外包和海外扩张战略,这导致了德国工会的强烈反对,并为此采取了游行、上书等各种措施对舒马赫施加压力,舒马赫也因此和董事会之间存有矛盾,被迫辞职。

  舒马赫离职之后,英飞凌公司董事长狄特里西.克莱暂时兼任CEO。5月份,被宣布接替CEO职位的是曾在宝马公司任职的沃尔夫冈.齐巴特,他从9月1日起正式上任。

  9月23日,新上任的CEO齐巴特率众多英飞凌高层首次访问中国,主持其投资10亿美元的苏州工厂的开工典礼。按照规定,新任CEO有3个月的“沉默期”,所以,齐巴特没有接受记者的采访。而英飞凌公司执行副总裁、首席销售及市场执行官(CMO)鲍尔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坦言:不管德国工会反对与否,德国民众都知道,像(芯片封装测试)这样劳动密集型的企业是必须要迁移出去的,企业要优化生产,要控制成本等等,“德国需要去很好地探索德国的未来是什么、德国的优势是什么?”

  一个舒马赫缺席未阻10亿美元到账

  英飞凌是全球最受关注的F1车队——法拉力车队的汽车电子供应商之一,是其重要合作伙伴,它为后者提供一种重要的部件——数据采集器的半导体解决方案。

  今年,英飞凌在全球半导体的排名由去年的第六位上升到第五位。而在汽车电子方面,英飞凌处于领导厂商的地位。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全球汽车行业半导体市场为131.3亿美元,英飞凌排名第二,占8.7%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的是摩托罗拉,占12.9%;接下来的排名是:意发半导体、瑞萨科技、博世、东芝、NEC、飞利浦等。另外,英飞凌还是欧洲第一大汽车半导体制造商,占有欧洲15%的市场。

  英飞凌科技亚太区有限公司总裁兼管理总监罗建华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新CEO的上台并不意味着战略变化,英飞凌在中国的战略一直清晰。如果要说,可能的变化是原来3年完成的计划可能要在2年内就完成,是更加重视中国市场。

  罗建华透露,从1994年进入市场以来,英飞凌此前在中国的总投资为1.5亿美元,而在接下来的3年中,初步的计划是投资12亿美元(含苏州工厂,根据市场情况分阶段调整)。最近,英飞凌准备要投资建设一个大型的后勤物流中心,目前正在上海、苏州等地选址。

  伴随着这些巨额投资,英飞凌开始从产业链的角度来布局中国市场。它已将工厂和IT支持中心分别设在苏州和无锡,正在西安建设一个全球研发中心,中国区总部和一个无线产品的研发中心、贸易服务和销售中心则放在上海,并在北京、深圳和香港设有销售办事处。 “一个人要在地上站稳,需要多只脚站立。”鲍尔笑言。

  欧美企业外迁引发诸多矛盾

  从去年开始,英飞凌在中国市场的动作明显加大。而就在英飞凌踌躇满志地布局中国市场的时候,英飞凌德国总部却“后院起火”。有消息称,英飞凌在中国的巨额投资和海外扩张战略遭到了德国工会、国会和公司董事会等的阻挠和压力。

  鲍尔向记者表示,测试和封装这样劳动密集型的工厂,即使是美国及欧洲其他国家的芯片厂商,也必须考虑寻找劳动力成本低且素质高,而又客户密集的地区,比如中国。

  与英飞凌有同样遭遇的还有英飞凌的“老东家”德国西门子公司(1999年4月1日英飞凌脱胎于西门子半导体部门而成立)。有消息称,不久前,西门子所属两个企业鉴于德国昂贵的劳动力打算将工厂迁至东欧国家,该厂工人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同意在不增加工资的条件下,将现在每周工作35小时增加到40小时。此举虽然保住了国内4000个工作岗位,却在德国各界引起热烈讨论。政界、经济界人士对此普遍表示欢迎,工会、社会学家强烈反对。

  从产业转移的角度来说,欧美发达国家企业向发展中国家迁移是一个正常和必然的趋势。这在芯片制造等某些产业又更加典型。中国最大的芯片代工厂中芯国际总裁张汝京曾向记者表示,由于人力成本及电力、水、土地等价格低廉,中国生产芯片的成本较欧美同业低20%左右。

  就中国而言,跨国公司的投资依然保持强劲增长。商务部外资管理司司长胡景岩日前表示,2004年1月到8月,中国外商直接投资(FDI)已达到430亿美元左右,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到年底这一数字一

       在德国,有三个舒马赫享誉全球。按照年初的计划,在9月24~25日举行的F1上海站大赛期间,他们都将集聚上海:除了“车神”迈克.舒马赫和他的弟弟、也是著名的F1车手拉尔夫.舒马赫(小舒马赫),还有欧洲第二大半导体厂商英飞凌公司的全球CEO乌尔里奇.舒马赫。

  但是,“德国三大舒马赫”在今年都很不走运。9月25日,“车神” 迈克.舒马赫很不幸地将F1赛车开出跑道之外,小舒马赫也因为没有取得好成绩而向自己的车队道歉,而乌尔里奇.舒马赫则在今年3月25日就突然被宣布解除CEO职务。

  对于乌尔里奇.舒马赫突然离职的原因,坊间遍布各种传言。有一种说法和中国相关:因为舒马赫决定在中国苏州投资10亿美元建设一个芯片封装厂,并采取强势的外包和海外扩张战略,这导致了德国工会的强烈反对,并为此采取了游行、上书等各种措施对舒马赫施加压力,舒马赫也因此和董事会之间存有矛盾,被迫辞职。

  舒马赫离职之后,英飞凌公司董事长狄特里西.克莱暂时兼任CEO。5月份,被宣布接替CEO职位的是曾在宝马公司任职的沃尔夫冈.齐巴特,他从9月1日起正式上任。

  9月23日,新上任的CEO齐巴特率众多英飞凌高层首次访问中国,主持其投资10亿美元的苏州工厂的开工典礼。按照规定,新任CEO有3个月的“沉默期”,所以,齐巴特没有接受记者的采访。而英飞凌公司执行副总裁、首席销售及市场执行官(CMO)鲍尔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坦言:不管德国工会反对与否,德国民众都知道,像(芯片封装测试)这样劳动密集型的企业是必须要迁移出去的,企业要优化生产,要控制成本等等,“德国需要去很好地探索德国的未来是什么、德国的优势是什么?”

  一个舒马赫缺席未阻10亿美元到账

  英飞凌是全球最受关注的F1车队——法拉力车队的汽车电子供应商之一,是其重要合作伙伴,它为后者提供一种重要的部件——数据采集器的半导体解决方案。

  今年,英飞凌在全球半导体的排名由去年的第六位上升到第五位。而在汽车电子方面,英飞凌处于领导厂商的地位。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全球汽车行业半导体市场为131.3亿美元,英飞凌排名第二,占8.7%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的是摩托罗拉,占12.9%;接下来的排名是:意发半导体、瑞萨科技、博世、东芝、NEC、飞利浦等。另外,英飞凌还是欧洲第一大汽车半导体制造商,占有欧洲15%的市场。

  英飞凌科技亚太区有限公司总裁兼管理总监罗建华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新CEO的上台并不意味着战略变化,英飞凌在中国的战略一直清晰。如果要说,可能的变化是原来3年完成的计划可能要在2年内就完成,是更加重视中国市场。

  罗建华透露,从1994年进入市场以来,英飞凌此前在中国的总投资为1.5亿美元,而在接下来的3年中,初步的计划是投资12亿美元(含苏州工厂,根据市场情况分阶段调整)。最近,英飞凌准备要投资建设一个大型的后勤物流中心,目前正在上海、苏州等地选址。

  伴随着这些巨额投资,英飞凌开始从产业链的角度来布局中国市场。它已将工厂和IT支持中心分别设在苏州和无锡,正在西安建设一个全球研发中心,中国区总部和一个无线产品的研发中心、贸易服务和销售中心则放在上海,并在北京、深圳和香港设有销售办事处。 “一个人要在地上站稳,需要多只脚站立。”鲍尔笑言。

  欧美企业外迁引发诸多矛盾

  从去年开始,英飞凌在中国市场的动作明显加大。而就在英飞凌踌躇满志地布局中国市场的时候,英飞凌德国总部却“后院起火”。有消息称,英飞凌在中国的巨额投资和海外扩张战略遭到了德国工会、国会和公司董事会等的阻挠和压力。

  鲍尔向记者表示,测试和封装这样劳动密集型的工厂,即使是美国及欧洲其他国家的芯片厂商,也必须考虑寻找劳动力成本低且素质高,而又客户密集的地区,比如中国。

  与英飞凌有同样遭遇的还有英飞凌的“老东家”德国西门子公司(1999年4月1日英飞凌脱胎于西门子半导体部门而成立)。有消息称,不久前,西门子所属两个企业鉴于德国昂贵的劳动力打算将工厂迁至东欧国家,该厂工人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同意在不增加工资的条件下,将现在每周工作35小时增加到40小时。此举虽然保住了国内4000个工作岗位,却在德国各界引起热烈讨论。政界、经济界人士对此普遍表示欢迎,工会、社会学家强烈反对。

  从产业转移的角度来说,欧美发达国家企业向发展中国家迁移是一个正常和必然的趋势。这在芯片制造等某些产业又更加典型。中国最大的芯片代工厂中芯国际总裁张汝京曾向记者表示,由于人力成本及电力、水、土地等价格低廉,中国生产芯片的成本较欧美同业低20%左右。

  就中国而言,跨国公司的投资依然保持强劲增长。商务部外资管理司司长胡景岩日前表示,2004年1月到8月,中国外商直接投资(FDI)已达到430亿美元左右,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到年底这一数字一

相关IC型号

热门点击

 

推荐技术资料

自制智能型ICL7135
    表头使ff11CL7135作为ADC,ICL7135是...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751165337  13692101218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