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中国消费电子行业需求旺盛 出口激增
发布时间:2007/8/30 0:00:00 访问次数:368
中国消费电子行业自1995年以来一直发展迅猛,这主要是由于国内需求旺盛、出口激增而致。2000年该行业总成品生产值超过600亿美元。
国内市场(包括手机、电脑和外设、黑色家电 和白色家电等)规模约在400亿美元,自1995年以来年增长率基本为20%。白色家电市场规模最大,2000年基本达到160亿美元,而黑色家电、电脑和手机等的规模都基本在80亿美元。
消费电子出口发展迅猛,到2000年增至250亿美元。进口在该期间的增长更为迅速,很多原材料(如半导体等)仍需进口。
随着供应商行业在中国的逐步形成,国内市场的增值看来有所增长,说明中国市场正在(虽然速度较慢)从单纯的成品组装拓展开来。由于国内市场迅速发展,大部分部件进口都用于生产满足国内市场消费的产品。贸易增值在该时期由80亿美元增至128亿美元。2000年,中国成品生产的增值约为20%,原材料增值约为30%,即分别为120亿美元和180亿美元。
中国市场已经吸引了大量的国际公司,这些公司大大提高了消费电子行业的外商投资水平。进入中国的外资主要是寻求市场(鉴于中国市场的规模之大)和效率,希望从低要素成本中获利。
消费电子行业外资主要特点是:
流入消费电子行业的外资数额巨大,2001年几乎达到140亿美元;这主要归功于投资人的可观承诺,尤其是在原材料(如半导体)和成品(图表4)。该时期每年进入中国的外资平均约占GDP的15%,约合65亿美元,而墨西哥、巴西和印度每年分别只有10亿美元。
几乎所有进入中国消费电子行业的国际公司都是从多个产品切入的。无论是否有政府规定(比如手机和电脑有此规定,而黑色和白色家电无此规定),他们基本上都选择了与本地企业建立合资公司的方式。最近,部分国际公司已经建立了外商独资公司(如戴尔)。
来自日本、欧洲、美国和韩国的投资者已经在中国建立了手机、白色家电和黑色家电生产线,主要面向国内市场销售(寻求市场型外资)。相反,来自台湾地区和香港的投资者在中国大陆建立的生产设施主要为了充分利用其效率,尤其是在电脑和外设,主要面向全球销售(寻求效率型外资)。
消费电子行业的多数寻求效率型外资以两大地区为重点:前期在中国南部的深圳,近期则更多在上海,而且后者已经成为接受外资的一个主要城市。寻求市场型外资略微分散,多在中国不同地区建立合资公司。
中国消费电子行业自1995年以来一直发展迅猛,这主要是由于国内需求旺盛、出口激增而致。2000年该行业总成品生产值超过600亿美元。
国内市场(包括手机、电脑和外设、黑色家电 和白色家电等)规模约在400亿美元,自1995年以来年增长率基本为20%。白色家电市场规模最大,2000年基本达到160亿美元,而黑色家电、电脑和手机等的规模都基本在80亿美元。
消费电子出口发展迅猛,到2000年增至250亿美元。进口在该期间的增长更为迅速,很多原材料(如半导体等)仍需进口。
随着供应商行业在中国的逐步形成,国内市场的增值看来有所增长,说明中国市场正在(虽然速度较慢)从单纯的成品组装拓展开来。由于国内市场迅速发展,大部分部件进口都用于生产满足国内市场消费的产品。贸易增值在该时期由80亿美元增至128亿美元。2000年,中国成品生产的增值约为20%,原材料增值约为30%,即分别为120亿美元和180亿美元。
中国市场已经吸引了大量的国际公司,这些公司大大提高了消费电子行业的外商投资水平。进入中国的外资主要是寻求市场(鉴于中国市场的规模之大)和效率,希望从低要素成本中获利。
消费电子行业外资主要特点是:
流入消费电子行业的外资数额巨大,2001年几乎达到140亿美元;这主要归功于投资人的可观承诺,尤其是在原材料(如半导体)和成品(图表4)。该时期每年进入中国的外资平均约占GDP的15%,约合65亿美元,而墨西哥、巴西和印度每年分别只有10亿美元。
几乎所有进入中国消费电子行业的国际公司都是从多个产品切入的。无论是否有政府规定(比如手机和电脑有此规定,而黑色和白色家电无此规定),他们基本上都选择了与本地企业建立合资公司的方式。最近,部分国际公司已经建立了外商独资公司(如戴尔)。
来自日本、欧洲、美国和韩国的投资者已经在中国建立了手机、白色家电和黑色家电生产线,主要面向国内市场销售(寻求市场型外资)。相反,来自台湾地区和香港的投资者在中国大陆建立的生产设施主要为了充分利用其效率,尤其是在电脑和外设,主要面向全球销售(寻求效率型外资)。
消费电子行业的多数寻求效率型外资以两大地区为重点:前期在中国南部的深圳,近期则更多在上海,而且后者已经成为接受外资的一个主要城市。寻求市场型外资略微分散,多在中国不同地区建立合资公司。
上一篇:可嵌入心电震发生器的电击系统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