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通信网络

1-Wire网络设计

发布时间:2008/5/27 0:00:00 访问次数:485

        作者:maxim公司北京办事处 魏

     智 来源:《国外电子元器件》

     摘要:1-wire网络(又称microlan)是一种基于pc或微控制器的低成本网络,可通过双线与1-wire元件进行通信。文中介绍了1-wire网络的工作机理以有影响数据传输必能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1-wire

     数据传输 微控制器 网络

     1-wire网络一般通过双绞线与1-wire元件进行数字通信,它们通常被定义为漏极开路(经与)端口、主/从式多点结构,而且一般都在主机端上接一个上拉电阻至5v电源。基于1-wire网络的系统通常包括主机与相关控制软件、连线和相关连接器以及1-wire器件等,该网络系统具有严谨的控制结构,一般在没有主机呼叫的情况下,任何从机不得应答,因此不能与主机进行通信。在组成1-wire网络时,任何具有1.8mhz时钟的任何标准微控制器(例如8051)以及使用速率可达115.2kbps

     uart的pc都可作为该网络的主机。并可通过创建长、短时隙来对二进制1和0进行编码。如果pc机采用14.4kbps的数据速率(115.2/8=14.4kbps),那么,它可在7ms之内对总线上的某个节点进行寻址并开始接收数据。由于uart的控制定时作用,微处理器的时钟速度一般不影响搜索时间。

     1 驱动器的摆率控制

     在采用com端口适配器的典型系统上运行1-wire操作系统软件(tmex)时,uart控制将以8.68μs的时间间隔进行通信。通信周期从主机内的晶体管将总线置为逻辑0开始,由1至0的跳变是所有1-wire通信的同步沿。1-wire上的从机只在适当的时候保持为0,上拉电阻在主从设备都释放总线后将总线置为高电平,rom搜索过程需要识别总线上的设备。1-wire通信中最为关键的部分是读数据的时隙,尤其是在传输逻辑1的时候。一般情况下,总线上都挂接有许多设备,这些设备中的信号在电缆上传输具有一定的时间延迟,因此,每个设备检测到的由主机发出的下降沿时间略不同。信号在总线上的传输延迟必须小于一个数据位间隔的一半。也就是说,信号的往返传送时间必须低于4.3μs(8.68μs除以2),否则,总线将无法检测到设备。

     在com端口适配器中,有一个在pc或微处理器控制下能够完全导通或完全断开的有源下拉晶体管。该晶体管导通时,它所生成的下降沿向网络发出信号,断开后,总线将由上拉电阻置为高电平。利用低阻有源下拉晶体管产生逻辑0可以提高系统的快速响应能力,以使信号的下降时间位于1μs范围之内。如果导通时间少于信号在电缆上的传输时间,由于1-wire网络工作在传输线环境中,那么来自电缆终端的反射可能会导致通信中断。

     通常需要在电缆终端接上一个阻值等于特征阻抗的的匹配电阻,匹配电阻可吸收由于阻抗的不匹配而产生的信号反射。然而,推荐选用的电缆具有100ω的特片阻抗,如果在电缆终端接100ω匹配电阻,那么,对于可接受的上拉电阻将无法生成逻辑“1”电平,幸运的是,1-wire从机内部的端口晶体管具有100ω的导通电阻,这样,总线在其电缆终端打开时即可获得适当的适端匹配。在有些1-wire网络中,需要把电阻和电容串联接地进行交流匹配。由于电容充电后对直接开路,因此,串联电阻不增加总线负载。由于电容的选择可依据数据上升时间除以电缆阻抗、再乘以3来确定。因此,在100ω电缆上的电升时间为4μs时,乱用的电容大小为0.1μf。交流匹配的缺点在于终端电容的充电、放电所产生的时间抖动制约了数据传输。

     由于无法按其特征阻抗在电缆终端加匹配电阻,所以在设计时必须对总线主机上拉晶体管摆率进行控制。如果总线长度为100米或更长,推荐使用1.1v/μs的摆率。这样,当由1到0跃变时,大约需要4μs时间才能下降至0.8v的逻辑低电平阈值。由于1-wire器件中的端口晶体管在主机将总线拉低后只保持低电平,所以一般不存在摆率问题。但输出应答脉冲响应主机的复位命令时却存在摆率问题。1-wire从机的应答脉冲的摆率实质上是不受控制的。无论何种情况,当新的1-wire器件连接到网络上时,通常均会出现现摆率突变的问题。

     2 后台应答脉冲

     如果网络由一组固定的1-wire从机构成,那么,利用主机来产生“

        作者:maxim公司北京办事处 魏

     智 来源:《国外电子元器件》

     摘要:1-wire网络(又称microlan)是一种基于pc或微控制器的低成本网络,可通过双线与1-wire元件进行通信。文中介绍了1-wire网络的工作机理以有影响数据传输必能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1-wire

     数据传输 微控制器 网络

     1-wire网络一般通过双绞线与1-wire元件进行数字通信,它们通常被定义为漏极开路(经与)端口、主/从式多点结构,而且一般都在主机端上接一个上拉电阻至5v电源。基于1-wire网络的系统通常包括主机与相关控制软件、连线和相关连接器以及1-wire器件等,该网络系统具有严谨的控制结构,一般在没有主机呼叫的情况下,任何从机不得应答,因此不能与主机进行通信。在组成1-wire网络时,任何具有1.8mhz时钟的任何标准微控制器(例如8051)以及使用速率可达115.2kbps

     uart的pc都可作为该网络的主机。并可通过创建长、短时隙来对二进制1和0进行编码。如果pc机采用14.4kbps的数据速率(115.2/8=14.4kbps),那么,它可在7ms之内对总线上的某个节点进行寻址并开始接收数据。由于uart的控制定时作用,微处理器的时钟速度一般不影响搜索时间。

     1 驱动器的摆率控制

     在采用com端口适配器的典型系统上运行1-wire操作系统软件(tmex)时,uart控制将以8.68μs的时间间隔进行通信。通信周期从主机内的晶体管将总线置为逻辑0开始,由1至0的跳变是所有1-wire通信的同步沿。1-wire上的从机只在适当的时候保持为0,上拉电阻在主从设备都释放总线后将总线置为高电平,rom搜索过程需要识别总线上的设备。1-wire通信中最为关键的部分是读数据的时隙,尤其是在传输逻辑1的时候。一般情况下,总线上都挂接有许多设备,这些设备中的信号在电缆上传输具有一定的时间延迟,因此,每个设备检测到的由主机发出的下降沿时间略不同。信号在总线上的传输延迟必须小于一个数据位间隔的一半。也就是说,信号的往返传送时间必须低于4.3μs(8.68μs除以2),否则,总线将无法检测到设备。

     在com端口适配器中,有一个在pc或微处理器控制下能够完全导通或完全断开的有源下拉晶体管。该晶体管导通时,它所生成的下降沿向网络发出信号,断开后,总线将由上拉电阻置为高电平。利用低阻有源下拉晶体管产生逻辑0可以提高系统的快速响应能力,以使信号的下降时间位于1μs范围之内。如果导通时间少于信号在电缆上的传输时间,由于1-wire网络工作在传输线环境中,那么来自电缆终端的反射可能会导致通信中断。

     通常需要在电缆终端接上一个阻值等于特征阻抗的的匹配电阻,匹配电阻可吸收由于阻抗的不匹配而产生的信号反射。然而,推荐选用的电缆具有100ω的特片阻抗,如果在电缆终端接100ω匹配电阻,那么,对于可接受的上拉电阻将无法生成逻辑“1”电平,幸运的是,1-wire从机内部的端口晶体管具有100ω的导通电阻,这样,总线在其电缆终端打开时即可获得适当的适端匹配。在有些1-wire网络中,需要把电阻和电容串联接地进行交流匹配。由于电容充电后对直接开路,因此,串联电阻不增加总线负载。由于电容的选择可依据数据上升时间除以电缆阻抗、再乘以3来确定。因此,在100ω电缆上的电升时间为4μs时,乱用的电容大小为0.1μf。交流匹配的缺点在于终端电容的充电、放电所产生的时间抖动制约了数据传输。

     由于无法按其特征阻抗在电缆终端加匹配电阻,所以在设计时必须对总线主机上拉晶体管摆率进行控制。如果总线长度为100米或更长,推荐使用1.1v/μs的摆率。这样,当由1到0跃变时,大约需要4μs时间才能下降至0.8v的逻辑低电平阈值。由于1-wire器件中的端口晶体管在主机将总线拉低后只保持低电平,所以一般不存在摆率问题。但输出应答脉冲响应主机的复位命令时却存在摆率问题。1-wire从机的应答脉冲的摆率实质上是不受控制的。无论何种情况,当新的1-wire器件连接到网络上时,通常均会出现现摆率突变的问题。

     2 后台应答脉冲

     如果网络由一组固定的1-wire从机构成,那么,利用主机来产生“

相关IC型号

热门点击

 

推荐技术资料

耳机的焊接
    整机电路简单,用洞洞板搭线比较方便。EM8621实际采...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692101218  13751165337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