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不可轻视的技术和文化
发布时间:2008/5/27 0:00:00 访问次数:549
    
    
    1 网络与文化间的互动
    
    信息网络(特别是互联网和移动网)的出现和普及,打破了物理空间的隔阻,极大地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速度、接触信息的广度和沟通信息的频度。网络在改变信息传播体系的同时,在悄然和快速的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又进而影响和改变着社会文化。社会文化的改变又反过来影响着信息网络技术和应用的改变和发展。近年来,这种网络与文化的互动越来越明显。
    
    在网络、文化的互动影响下,社会文化呈现出强烈的个性化、自组织和参与、表现、平等、开放的诉求倾向。这种倾向的典型表现有“超级女生”、“芙蓉姐姐”、“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恶搞“无极”)、ps“小胖”的“热参与”、“热表现”现象和短信、即时通信的“热用”现象。
    
    与新文化相呼应,互联网开始进入“用户自己主导信息生产和传播”的web2.0时代,以门户网站为主的信息集中发布式web1.0时代可能将要终结。web2.0的典型应用有im,blog,rss,wiki,sns等。p2p也是web2.0的一个重要代表。
    
    2 p2p迸射生命活力
    
    p2p既代表一种新技术,也映射着一种新文化,从技术角度来说,它用peer与peer的对等沟通,打破了目前网络流行的c/s主从模式,是对互联网应用技术的创新,也是互联网本质的回归。从文化角度讲,它体现了上述自组织、平等、参与的新文化动向。
    
    p2p受到了广大网民的喜爱,在国内的发展已成燎原之势。目前主要的应用有影视歌曲下载类的bt、pp点点通、百宝、酷狗(kugoo)、电骡(emule)、poco等;媒体广播类的pplive、uusee、ppstream、沸点网络电视、qq直播、coolstreaming等;通信类的skype等。
    
    3 p2p给电信运营商带来巨大挑战
    
    p2p的“崛起”和“泛滥”给电信运营商带来了巨大冲击和挑战。
    
    (1)p2p对网络的冲击
    
    中科院声学所侯自强研究员曾说:“p2p的流量已经占带宽的60%(白天)~90%(晚上),企业40%的用户在用p2p”。作为印证,图1给出了某地市电信运营商1g出口电路进出流量平均值监控图(2006年5月18日,周4),其中实线是总流量,虚线代表其中的p2p流量。可以清晰地看出,p2p占据了巨大的网络资源,p2p已经成为互联网的第一大应用。
    
    
    
    图1 某地市电信运营商1g出口电路进出流量平均值监控图
    
    由于p2p对带宽的吞噬的同时并没有给电信运营商带来额外的收入,致使电信运营商在p2p的大潮下陷入带宽扩容(投/产比下降)→带宽紧张→用户不满→网络再扩容的“黑色螺旋”中。
    
    (2)p2p对业务和市场的冲击
    
    skype冲击着普通电话和长途通信市场;bt等影视下载应用冲击着“互联星空”和“宽带在线”市场;pplive等直播应用冲击着iptv市场。p2p的低价值和去管制的思想,“颠覆”着现有电信运营商主导的市场“游戏规则”。
    
    p2p已经对电信运营商形成巨大现实压力和潜在威胁,遗憾的是,大多数电信运营商人员对其却不甚了解,甚至还有一种本能的排斥心理,这是一个可怕的现实。
    
    4 p2p与传统电信技术的比较
    
    4.1 p2p网络模式和传统电信运营商网络模式
    
    p2p的核心是利用用户的设备和带宽资源实现“peer to peer”的直接信息交换。基本模式分为集中、分布和混合三种。
    
    (1)集中模式(见图2)。具有存有全网用户和资源信息的中心服务器,搜索目标时必须经过中心服务器,寻到对方后,与目标用户直接建立连接,交换信息。
    
    
        
    
    
    1 网络与文化间的互动
    
    信息网络(特别是互联网和移动网)的出现和普及,打破了物理空间的隔阻,极大地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速度、接触信息的广度和沟通信息的频度。网络在改变信息传播体系的同时,在悄然和快速的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又进而影响和改变着社会文化。社会文化的改变又反过来影响着信息网络技术和应用的改变和发展。近年来,这种网络与文化的互动越来越明显。
    
    在网络、文化的互动影响下,社会文化呈现出强烈的个性化、自组织和参与、表现、平等、开放的诉求倾向。这种倾向的典型表现有“超级女生”、“芙蓉姐姐”、“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恶搞“无极”)、ps“小胖”的“热参与”、“热表现”现象和短信、即时通信的“热用”现象。
    
    与新文化相呼应,互联网开始进入“用户自己主导信息生产和传播”的web2.0时代,以门户网站为主的信息集中发布式web1.0时代可能将要终结。web2.0的典型应用有im,blog,rss,wiki,sns等。p2p也是web2.0的一个重要代表。
    
    2 p2p迸射生命活力
    
    p2p既代表一种新技术,也映射着一种新文化,从技术角度来说,它用peer与peer的对等沟通,打破了目前网络流行的c/s主从模式,是对互联网应用技术的创新,也是互联网本质的回归。从文化角度讲,它体现了上述自组织、平等、参与的新文化动向。
    
    p2p受到了广大网民的喜爱,在国内的发展已成燎原之势。目前主要的应用有影视歌曲下载类的bt、pp点点通、百宝、酷狗(kugoo)、电骡(emule)、poco等;媒体广播类的pplive、uusee、ppstream、沸点网络电视、qq直播、coolstreaming等;通信类的skype等。
    
    3 p2p给电信运营商带来巨大挑战
    
    p2p的“崛起”和“泛滥”给电信运营商带来了巨大冲击和挑战。
    
    (1)p2p对网络的冲击
    
    中科院声学所侯自强研究员曾说:“p2p的流量已经占带宽的60%(白天)~90%(晚上),企业40%的用户在用p2p”。作为印证,图1给出了某地市电信运营商1g出口电路进出流量平均值监控图(2006年5月18日,周4),其中实线是总流量,虚线代表其中的p2p流量。可以清晰地看出,p2p占据了巨大的网络资源,p2p已经成为互联网的第一大应用。
    
    
    
    图1 某地市电信运营商1g出口电路进出流量平均值监控图
    
    由于p2p对带宽的吞噬的同时并没有给电信运营商带来额外的收入,致使电信运营商在p2p的大潮下陷入带宽扩容(投/产比下降)→带宽紧张→用户不满→网络再扩容的“黑色螺旋”中。
    
    (2)p2p对业务和市场的冲击
    
    skype冲击着普通电话和长途通信市场;bt等影视下载应用冲击着“互联星空”和“宽带在线”市场;pplive等直播应用冲击着iptv市场。p2p的低价值和去管制的思想,“颠覆”着现有电信运营商主导的市场“游戏规则”。
    
    p2p已经对电信运营商形成巨大现实压力和潜在威胁,遗憾的是,大多数电信运营商人员对其却不甚了解,甚至还有一种本能的排斥心理,这是一个可怕的现实。
    
    4 p2p与传统电信技术的比较
    
    4.1 p2p网络模式和传统电信运营商网络模式
    
    p2p的核心是利用用户的设备和带宽资源实现“peer to peer”的直接信息交换。基本模式分为集中、分布和混合三种。
    
    (1)集中模式(见图2)。具有存有全网用户和资源信息的中心服务器,搜索目标时必须经过中心服务器,寻到对方后,与目标用户直接建立连接,交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