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通信网络

连续相位调制方式与UART异步端口的同步设计

发布时间:2007/8/29 0:00:00 访问次数:693

    摘要:阐述了在数据通信中使用连续相位调制试进与UART异步端口进行时钟同步的必要性以及同步设计的原理,给出了硬件设计的电路原理图,并对Altera公司MAX+PLUS Ⅱ开发软件的主要优点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连续相位调制 UART异步端口 同步 EPLD

随着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数字通信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但是目前常用的数字通信传输信道仍为模拟信道,为了能使数字信号可靠,有效地在模拟信道中传输,就必须将数字信号调制到模拟信道的载波上。在实际应用中,使用较多的是在连续相位调制方式(如CPFSK连续相位频移键控、MSK最小频移键控、GMSK高斯最小频移键控等),这些方式的调制信号均为相位连续,即调制后的信号相位连续具有最小功率谱占用率,这就使得调制信号所占用的频带率及资源利用率比变通的调制方式大大提高。正是由于调制信号的相位是连续的,因而使得发送端的数据信号不能随机输出而必须和调制设备的时钟同步,不然就难以保证调制信号相位的连续性。在PC机和单片机通信中普遍使用UART异步端口,而UART异步端口的数据同步主要依靠数据起始位和停止位来进行,这就使得UART异步端口不能直接与连续相位调制方式的设备相连接而必须加入一个时钟同步转换电路,以将UART端口的输出数据与调制设备的时钟同步。

最简单的时钟同步转换电路是在调制设备的数据输入端口前加入一个D触发器,用调制设备的同步时钟作为触发器的时钟输入,UART异步端口的输出数据信号作为触发器的输入。图1所示为这种简单的时钟同步转换电路图。

经过D触发器的时钟触发,Q输出端的数据便可与调制设备的同步时钟信号同步,这样,就保证了调制信号相位的连续性。目前较常用的CPFSK、MSK、GMSK调制芯片都可发送时钟同步输出信号,这种时钟同步输出信号可作为串行数据输入端口的同步时钟。因此在设计中只需简单地将调制芯片的发送时钟同步信号接到D触发器的时钟触发端即可。

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通信数据出现误码的情况。这是由于UART异步端口的发送时钟与调制设备的同步时钟存在着微小误差所造成的。特别是在连续长时间发送数据时,这种调制设备的同步时钟和UART异步端口的时钟之间存在的微小误差会产生积累效应从而使误差更加明显。通常调制设备的同步时钟是与UART波特率相一致的,如UART2400bps,同步时钟信号周期为2400Hz。

图2所示即为UART数据、同步时钟和D触发的同步后的数据脉冲的比较,可以看出,当同步时钟比UART异步端口的时钟脉冲小时,D触发器输出的同步数据就会出现误码错误。

因此使用简单的D触发器方式不能保证通信双方可靠的数据传输。为了保证时钟同步转换电路能够正常可靠的工作,实际应用时可以采用软件设计和硬件设计两种处理方式。软件设计就是在UART异步端口和调制设备之间加入一个单片机,单片机的任务就是接收UART异步端口发送的数据信号,并将其暂存在单片机的存储器中,在调制设备同步时钟的同步沿到来时依按位把存储器中,数据输出到调制设备的数据输入端,即实现异步——存储——同步发的转发功能,这样就避免了UART和调制设备之间由于时钟误差所形成的误码现象。硬件设计的设计原理与单片机类似,它主要用两个移位寄存器来实现单片机的数据存储和转发功能。硬件设计要比软件设计简单、执行速度快、占用的系统资源少,因此在实际工程中使用较多。

时钟同步转换电路的硬件电路原理如图3所示。该时钟同步转换电路在工作时,先由IC1 D触发器检测UART发送数据起始位的下降沿,当检测到起始位后,再启动IC2.1和IC2.2计数器以读出UART发送的

    摘要:阐述了在数据通信中使用连续相位调制试进与UART异步端口进行时钟同步的必要性以及同步设计的原理,给出了硬件设计的电路原理图,并对Altera公司MAX+PLUS Ⅱ开发软件的主要优点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连续相位调制 UART异步端口 同步 EPLD

随着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数字通信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但是目前常用的数字通信传输信道仍为模拟信道,为了能使数字信号可靠,有效地在模拟信道中传输,就必须将数字信号调制到模拟信道的载波上。在实际应用中,使用较多的是在连续相位调制方式(如CPFSK连续相位频移键控、MSK最小频移键控、GMSK高斯最小频移键控等),这些方式的调制信号均为相位连续,即调制后的信号相位连续具有最小功率谱占用率,这就使得调制信号所占用的频带率及资源利用率比变通的调制方式大大提高。正是由于调制信号的相位是连续的,因而使得发送端的数据信号不能随机输出而必须和调制设备的时钟同步,不然就难以保证调制信号相位的连续性。在PC机和单片机通信中普遍使用UART异步端口,而UART异步端口的数据同步主要依靠数据起始位和停止位来进行,这就使得UART异步端口不能直接与连续相位调制方式的设备相连接而必须加入一个时钟同步转换电路,以将UART端口的输出数据与调制设备的时钟同步。

最简单的时钟同步转换电路是在调制设备的数据输入端口前加入一个D触发器,用调制设备的同步时钟作为触发器的时钟输入,UART异步端口的输出数据信号作为触发器的输入。图1所示为这种简单的时钟同步转换电路图。

经过D触发器的时钟触发,Q输出端的数据便可与调制设备的同步时钟信号同步,这样,就保证了调制信号相位的连续性。目前较常用的CPFSK、MSK、GMSK调制芯片都可发送时钟同步输出信号,这种时钟同步输出信号可作为串行数据输入端口的同步时钟。因此在设计中只需简单地将调制芯片的发送时钟同步信号接到D触发器的时钟触发端即可。

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通信数据出现误码的情况。这是由于UART异步端口的发送时钟与调制设备的同步时钟存在着微小误差所造成的。特别是在连续长时间发送数据时,这种调制设备的同步时钟和UART异步端口的时钟之间存在的微小误差会产生积累效应从而使误差更加明显。通常调制设备的同步时钟是与UART波特率相一致的,如UART2400bps,同步时钟信号周期为2400Hz。

图2所示即为UART数据、同步时钟和D触发的同步后的数据脉冲的比较,可以看出,当同步时钟比UART异步端口的时钟脉冲小时,D触发器输出的同步数据就会出现误码错误。

因此使用简单的D触发器方式不能保证通信双方可靠的数据传输。为了保证时钟同步转换电路能够正常可靠的工作,实际应用时可以采用软件设计和硬件设计两种处理方式。软件设计就是在UART异步端口和调制设备之间加入一个单片机,单片机的任务就是接收UART异步端口发送的数据信号,并将其暂存在单片机的存储器中,在调制设备同步时钟的同步沿到来时依按位把存储器中,数据输出到调制设备的数据输入端,即实现异步——存储——同步发的转发功能,这样就避免了UART和调制设备之间由于时钟误差所形成的误码现象。硬件设计的设计原理与单片机类似,它主要用两个移位寄存器来实现单片机的数据存储和转发功能。硬件设计要比软件设计简单、执行速度快、占用的系统资源少,因此在实际工程中使用较多。

时钟同步转换电路的硬件电路原理如图3所示。该时钟同步转换电路在工作时,先由IC1 D触发器检测UART发送数据起始位的下降沿,当检测到起始位后,再启动IC2.1和IC2.2计数器以读出UART发送的

相关IC型号

热门点击

 

推荐技术资料

耳机的焊接
    整机电路简单,用洞洞板搭线比较方便。EM8621实际采...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751165337  13692101218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