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红外探测器的结构及原理图
发布时间:2015/6/12 18:49:21 访问次数:1607
敏感元件的表面电荷通过一个场效应晶体管缓冲放大,从而提供一个有用的信号输出。GAL16V8AS-12HC1这些电荷被聚集在场效应晶体管上,通过与外部电路连接,提供输出信号,一个高阻抗的电阻跨接在敏感元件的两端,敏感元件的表面电荷从一端表面流向高阻抗电阻,再回到另一表面,形成回路电流[109。敏感元件能够在具有一定频率的红外辐射下工作,当没有红外辐射情况,表面温度降低,敏感元件的电荷将改变极性。场效应晶体管工作在源跟随器模式,它提供了一个偏置电压0.4~1.OV,叠加在探测器的输出信号上。为了避免场效应晶体管工作的功耗过大而引起的探测器内热产生,流过场效应晶体管的电流被限制在10一20 VA之间。外形结构、输出电路以及红外探测器的原理图见图3 -31。钽酸锂敏感元件、CMOS放大器、窄带滤光片、47k(l电阻和一个电容都被真空封装集成在一个T0-18型的金属管壳内,因此,单波长单通道的T0-18型探测器被制备,其滤波片可以根据具体需要在集成安装时选择.
设计过程需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敏感元件与窗体等的布局问题,合理的布局有利于提高探测器的性能。因此,两个关于探测器的布局设计的重要参数:探测器的视场(A Detector's Fielcl of View,FOV)、探测器的入射角(Wide Angleof Incidence,AOI)‘106 3。探测器的视场应该尽可能大,以便更多的辐射被入射到探测器的敏感元件上。同时也要综合考虑不必要的光辐射被入射到敏感元件上。而对于探测器的入射角必须选取合适,这样才可以保证更多的辐射被有效地折射到敏感元件上。具体设计方案通过图3 -32和图3-33来描述。
敏感元件的表面电荷通过一个场效应晶体管缓冲放大,从而提供一个有用的信号输出。GAL16V8AS-12HC1这些电荷被聚集在场效应晶体管上,通过与外部电路连接,提供输出信号,一个高阻抗的电阻跨接在敏感元件的两端,敏感元件的表面电荷从一端表面流向高阻抗电阻,再回到另一表面,形成回路电流[109。敏感元件能够在具有一定频率的红外辐射下工作,当没有红外辐射情况,表面温度降低,敏感元件的电荷将改变极性。场效应晶体管工作在源跟随器模式,它提供了一个偏置电压0.4~1.OV,叠加在探测器的输出信号上。为了避免场效应晶体管工作的功耗过大而引起的探测器内热产生,流过场效应晶体管的电流被限制在10一20 VA之间。外形结构、输出电路以及红外探测器的原理图见图3 -31。钽酸锂敏感元件、CMOS放大器、窄带滤光片、47k(l电阻和一个电容都被真空封装集成在一个T0-18型的金属管壳内,因此,单波长单通道的T0-18型探测器被制备,其滤波片可以根据具体需要在集成安装时选择.
设计过程需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敏感元件与窗体等的布局问题,合理的布局有利于提高探测器的性能。因此,两个关于探测器的布局设计的重要参数:探测器的视场(A Detector's Fielcl of View,FOV)、探测器的入射角(Wide Angleof Incidence,AOI)‘106 3。探测器的视场应该尽可能大,以便更多的辐射被入射到探测器的敏感元件上。同时也要综合考虑不必要的光辐射被入射到敏感元件上。而对于探测器的入射角必须选取合适,这样才可以保证更多的辐射被有效地折射到敏感元件上。具体设计方案通过图3 -32和图3-33来描述。
上一篇:探测器的集成与封装技术
上一篇:探测器信号的初级检测技术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