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电子资讯 » 市场行情

明为合作实为收购 技嘉板卡业务作价40亿

发布时间:2008/5/23 0:00:00 访问次数:124

在公司成立20周年之际,技嘉出人意料的宣布与竞争对手华硕合作板卡业务,虽然技嘉在合资公司持股51%,并主导运营,但这一举动无异于出售-承认赖以生存的板卡业务面临的窘境,借助华硕产能优势降低成本,守住市场前五地位。

之前市场一直传言鸿海有意并购技嘉,3年前技嘉为了节约成本,提高毛利率,将低端主板产品委托鸿海代工,随后有消息称鸿海看上技嘉在中高端市场品牌形象,以及通路实力,可能出手收购,虽然这一传言最终未能实现,但给华硕带来不小的震动。

为防止鸿海持续扩张规模经济,并购技嘉或其它对手,华硕开始展开新的布局,提高通路实力、增加板卡出货目标、成立华擎品牌专攻低阶市场,华硕品牌主打中、高阶目标,以完整产品线对抗对手。同时华硕也开始考虑用最简单的方式扩大经济规模,据透露华硕2005年底即开始与技嘉接触,探讨收购或其他合作方式的可能性,双方已经达成共识。

然而受到英特尔以及amd转换平台的影响,2006年主板厂商的日子并不好过,华硕率先挑起的价格战,虽然迫使精英、技嘉、微星以及众多二线厂商的获利水平降至历史最低点,但自身也失血严重,于是加快了与技嘉合作的步伐。

对于与华硕合资板卡业务,技嘉董事长叶培城表示,双方品牌经营观念相似、沟通顺畅,自2005年底开始洽谈合作细节,并获得基本共识与默契,未来谁制造自有品牌板卡效益好,就由谁来制造,且若营运良好,新公司不排除公开上市。

事实上华硕选择和技嘉成立合资公司而非之前市场传闻直接入股或收购的方式进行合作,主要因为板卡业务占技嘉总营收的80%左右,其他20%的业务仍处于不赚钱或亏损中,收购后难以消化,甚至可能影响自身业绩。同时收购需要获得小股东的批准,这将会给鸿海反击的机会。

华硕和技嘉板卡业务合资公司资金组成是华硕投入40亿新台币现金,而技嘉以资产作价40亿新台币,不足部份再以现金补足。8月8日晚,有分析师指出,相信未来华硕一定会增加在合资公司中的持股比例,达到控股并合并营收的最终目的,技嘉投资人套现后离场,这种方式与直接收购相比风险更小,还剥离了一些非质优资产。

台湾系统业者认为,技嘉将板卡业务委身华硕后,主要重心放在借助广达资源成立运作通路品牌笔记本电脑市场的盈嘉身上,这种将自有品牌和制造业务分开,在集团和集团间将各自资源与事业重新整合的做法,将成为台湾it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可以预见到,未来板卡产业还将持续出现并购,不光二线厂商甚至一线厂商,找一个靠山或者实力强大的盟友是在竞争激烈的板卡产业生存的唯一途径。

在公司成立20周年之际,技嘉出人意料的宣布与竞争对手华硕合作板卡业务,虽然技嘉在合资公司持股51%,并主导运营,但这一举动无异于出售-承认赖以生存的板卡业务面临的窘境,借助华硕产能优势降低成本,守住市场前五地位。

之前市场一直传言鸿海有意并购技嘉,3年前技嘉为了节约成本,提高毛利率,将低端主板产品委托鸿海代工,随后有消息称鸿海看上技嘉在中高端市场品牌形象,以及通路实力,可能出手收购,虽然这一传言最终未能实现,但给华硕带来不小的震动。

为防止鸿海持续扩张规模经济,并购技嘉或其它对手,华硕开始展开新的布局,提高通路实力、增加板卡出货目标、成立华擎品牌专攻低阶市场,华硕品牌主打中、高阶目标,以完整产品线对抗对手。同时华硕也开始考虑用最简单的方式扩大经济规模,据透露华硕2005年底即开始与技嘉接触,探讨收购或其他合作方式的可能性,双方已经达成共识。

然而受到英特尔以及amd转换平台的影响,2006年主板厂商的日子并不好过,华硕率先挑起的价格战,虽然迫使精英、技嘉、微星以及众多二线厂商的获利水平降至历史最低点,但自身也失血严重,于是加快了与技嘉合作的步伐。

对于与华硕合资板卡业务,技嘉董事长叶培城表示,双方品牌经营观念相似、沟通顺畅,自2005年底开始洽谈合作细节,并获得基本共识与默契,未来谁制造自有品牌板卡效益好,就由谁来制造,且若营运良好,新公司不排除公开上市。

事实上华硕选择和技嘉成立合资公司而非之前市场传闻直接入股或收购的方式进行合作,主要因为板卡业务占技嘉总营收的80%左右,其他20%的业务仍处于不赚钱或亏损中,收购后难以消化,甚至可能影响自身业绩。同时收购需要获得小股东的批准,这将会给鸿海反击的机会。

华硕和技嘉板卡业务合资公司资金组成是华硕投入40亿新台币现金,而技嘉以资产作价40亿新台币,不足部份再以现金补足。8月8日晚,有分析师指出,相信未来华硕一定会增加在合资公司中的持股比例,达到控股并合并营收的最终目的,技嘉投资人套现后离场,这种方式与直接收购相比风险更小,还剥离了一些非质优资产。

台湾系统业者认为,技嘉将板卡业务委身华硕后,主要重心放在借助广达资源成立运作通路品牌笔记本电脑市场的盈嘉身上,这种将自有品牌和制造业务分开,在集团和集团间将各自资源与事业重新整合的做法,将成为台湾it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可以预见到,未来板卡产业还将持续出现并购,不光二线厂商甚至一线厂商,找一个靠山或者实力强大的盟友是在竞争激烈的板卡产业生存的唯一途径。

热门点击

推荐电子资讯

iPhone5S/iPhone5C获工信部认证
库克一直看好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并且自去年3月以来他已...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692101218  13751165337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