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电子资讯 » 行业分析

中国集成电路业坎坷前行909工程走过十年

发布时间:2006/7/11 0:00:00 访问次数:2329

   过去的十年,是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艰难探索前行的十年,过去十年,也是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蓬勃发展的十年。这一切与自1996年实施的“909”工程息息相关。

  2月16日,“909工程”十周年暨《“芯”路历程》首发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办。由当时909工程的倡导者、原电子工业部部长胡启立著写的《“芯”路历程》披露了“909”工程的决策、建设和运营过程,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基础性产业的重大尖端科技项目,“909”工程对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影响深远。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全国政协副主席李贵鲜,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全国政协副主席徐匡迪,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刘剑锋,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孙怀山,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曲维枝,信息产业部副部长苟仲文出席了大会。

  回顾来时路,那些“909”工程的参与者感慨万千。

  “909”工程立项,“抢个地雷顶在头上”

  “你搞‘909’,是抢个地雷顶在自己的头上。” 1996年,当时任电子部部长胡启立以66岁的年龄兼任华虹集团董事长,直接主持“909”工程时,有好心朋友劝说胡启立。

  1995年11月,鉴于我国集成电路发展严重落后于国外,原电子部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九五”期间加快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报告》。在党和国家的领导直接支持下,1996年3月,国家对建设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的项目正式批复立项,这就是业界俗称的“909工程。”“909”工程项目注册资金40亿人民币(1996年国务院决定由中央财政再增加拨款1亿美元),由国务院和上海市财政按6:4出资拨款。1996年,“909”工程的主体承担单位上海华虹微电子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909”工程是电子工业有史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国家项目,表现了当时党和国家的领导人迫切希望提高我国集成电路水平。根据胡启立在《“芯”路历程》中的回忆,江泽民、李鹏都曾指示“砸铁卖铁”也要把半导体产业搞上去;朱容(左金右容)基曾严肃的说:“这是国务院动用财政赤字给你办企业,你可要还给我呀!”。半导体业被喻为“吞金”行业,投资巨大,稍微不慎,巨额资金就打水漂。更为重要的是,如果“909”工程失败,有可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动摇国家发展半导体产业的信心。

  在“909”工程之前,中国在自主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道路上先后发起了四次冲击。第一次是上世纪的70年代初,我国从日本全套引进7条半导体生产设备;第二次是上

  世纪的70年代末,引进了24条二手生产半导体生产线;第三次是上世纪的80年代中期,引进设备同时引进技术、软件乃至外资及其管理方法,诞生了华晶、首钢nec、上海贝岭、上海飞利浦等四个半导体企业;第四次是90年代中期,实施华晶“908”工程以及上海飞利浦先进半导体、首钢nec、上海贝岭的技术升级,同时在浙江绍兴引进一条微米级半导体生产线。“我国对半导体的四次冲击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不能说已经取得成功。因为大生产线始终未能进入良性循环,集成电路产业链也远没有形成。”

  胡启立在《“芯”路历程》总结了前四次冲击的误区,第一,把芯片工厂的建设简单的当成一条生产线的引进,以为有了设备就能生产;第二,单纯追求技术的先进性,不从市场需求出发,误认为集成电路的线宽越细越好;第三,认为只要有钱就能搞半导体。

  尽管是“知难而进”,但是“909”项目风险之高和难度之大,大大超过胡启立当时的预料。

  一路坎坷

  全国政协副主席徐匡迪是“909”工程的重要支持者,在担任上海市市长期间,他曾多次与现任华虹董事长张文义参加与外商的谈判,每次他都问张文义:“华虹是赚了还是亏了?”能否赢利是判断华虹取得成功的重要标志。

  而作为“909”工程的主要承担者,华虹公司的成功与否一定程度上决定着“909”工程的成败。

  上海华虹微电子1996年正式成立后,与日本nec公司合作,组建了上海华虹nec作为“909”工程的主要承担者。同时,服务于这个工程的一系列公司也先后成立,包括上海虹日国际、上海华虹国际、北京华虹集成电路

   过去的十年,是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艰难探索前行的十年,过去十年,也是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蓬勃发展的十年。这一切与自1996年实施的“909”工程息息相关。

  2月16日,“909工程”十周年暨《“芯”路历程》首发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办。由当时909工程的倡导者、原电子工业部部长胡启立著写的《“芯”路历程》披露了“909”工程的决策、建设和运营过程,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基础性产业的重大尖端科技项目,“909”工程对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影响深远。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全国政协副主席李贵鲜,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全国政协副主席徐匡迪,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刘剑锋,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孙怀山,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曲维枝,信息产业部副部长苟仲文出席了大会。

  回顾来时路,那些“909”工程的参与者感慨万千。

  “909”工程立项,“抢个地雷顶在头上”

  “你搞‘909’,是抢个地雷顶在自己的头上。” 1996年,当时任电子部部长胡启立以66岁的年龄兼任华虹集团董事长,直接主持“909”工程时,有好心朋友劝说胡启立。

  1995年11月,鉴于我国集成电路发展严重落后于国外,原电子部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九五”期间加快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报告》。在党和国家的领导直接支持下,1996年3月,国家对建设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的项目正式批复立项,这就是业界俗称的“909工程。”“909”工程项目注册资金40亿人民币(1996年国务院决定由中央财政再增加拨款1亿美元),由国务院和上海市财政按6:4出资拨款。1996年,“909”工程的主体承担单位上海华虹微电子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909”工程是电子工业有史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国家项目,表现了当时党和国家的领导人迫切希望提高我国集成电路水平。根据胡启立在《“芯”路历程》中的回忆,江泽民、李鹏都曾指示“砸铁卖铁”也要把半导体产业搞上去;朱容(左金右容)基曾严肃的说:“这是国务院动用财政赤字给你办企业,你可要还给我呀!”。半导体业被喻为“吞金”行业,投资巨大,稍微不慎,巨额资金就打水漂。更为重要的是,如果“909”工程失败,有可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动摇国家发展半导体产业的信心。

  在“909”工程之前,中国在自主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道路上先后发起了四次冲击。第一次是上世纪的70年代初,我国从日本全套引进7条半导体生产设备;第二次是上

  世纪的70年代末,引进了24条二手生产半导体生产线;第三次是上世纪的80年代中期,引进设备同时引进技术、软件乃至外资及其管理方法,诞生了华晶、首钢nec、上海贝岭、上海飞利浦等四个半导体企业;第四次是90年代中期,实施华晶“908”工程以及上海飞利浦先进半导体、首钢nec、上海贝岭的技术升级,同时在浙江绍兴引进一条微米级半导体生产线。“我国对半导体的四次冲击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不能说已经取得成功。因为大生产线始终未能进入良性循环,集成电路产业链也远没有形成。”

  胡启立在《“芯”路历程》总结了前四次冲击的误区,第一,把芯片工厂的建设简单的当成一条生产线的引进,以为有了设备就能生产;第二,单纯追求技术的先进性,不从市场需求出发,误认为集成电路的线宽越细越好;第三,认为只要有钱就能搞半导体。

  尽管是“知难而进”,但是“909”项目风险之高和难度之大,大大超过胡启立当时的预料。

  一路坎坷

  全国政协副主席徐匡迪是“909”工程的重要支持者,在担任上海市市长期间,他曾多次与现任华虹董事长张文义参加与外商的谈判,每次他都问张文义:“华虹是赚了还是亏了?”能否赢利是判断华虹取得成功的重要标志。

  而作为“909”工程的主要承担者,华虹公司的成功与否一定程度上决定着“909”工程的成败。

  上海华虹微电子1996年正式成立后,与日本nec公司合作,组建了上海华虹nec作为“909”工程的主要承担者。同时,服务于这个工程的一系列公司也先后成立,包括上海虹日国际、上海华虹国际、北京华虹集成电路

热门点击

推荐电子资讯

最差劲科技合作品盘点
最差劲的科技合作品。 LG普拉达: 看到这个不得...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692101218  13751165337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