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领导者纵论“从大国到强国”
发布时间:2008/5/22 0:00:00 访问次数:373
霍杜芳(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理事长):1997年6月23日中国家电工作会议上,我们第一次提出了中国家电工业要用15年到20年的时间,完成从大国向强国的过渡。作为强国,有几点是必须具备的,那就是综合实力应居世界前列;主导产品特别是大家电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应有较大的份额;小家电产业能主导国际市场;关键零部件要进入到国际供应商的主导行列,成为主要供应商;要有一定数量的国际知名家电品牌和几个跨国公司级的企业集团,能代表世界先进技术水平,能与国际产品的标准接轨,能通过各国准入的安全和环保标准及认证;要具备全球的销售和采购网络,并能在全球合理地配备生产基地;生产加工工艺进入到人性化,对市场需求有快速的反应能力;最后是整个行业要可持续发展。
现在回过头来看,有一点是现在深切体会而当时并不明了的,那就是话语权。我们不能只执行国际标准,而应该是国际标准的主要制定者。我们不能只是应对发达国家逐渐升级的技术和贸易壁垒,而应该能熟练运用这些法则和标准,将其变成我们竞争力的一部分。而目前这正是我们要成为家电强国最大的问题。
除此之外,想强国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产业安全。首先是市场,市场是不可再生的先入为主的重要资源,而市场的价值在于为企业的技术能力和组织能力提供成长空间。市场换不来核心技术,但是丧失市场就不可能培育自主创新的自有知识产权的技术,如果我们主导企业都被跨国公司收购,如果我们营销渠道都被别人替代,我们等于拱手让出我们的产业战略,还谈什么产业安全,还谈什么强国?
创造需求就可以做大蛋糕
谢飚(索尼中国副总经理):对中国家电业的厂家来说,创新一方面是不断研发先进技术,比如索尼每年销售额6%投入研发当中;但是另一方面,消费者不为技术而买产品,关键是要有需求,任何一个行业可以做大的原因是消费者有这样的需求,所以对厂家来说最大的责任是要联合商家一起创造消费者的需求。比如说数码相机,消费者以前没有这样的需求,如果把它创造出来,那么蛋糕就可以做大。
另外,就是营销手段要不断创新。现在大部分经营手段就是变相降价。我个人一直不认同“流通企业压榨掉了厂家的利润”,因为国美没有暴利,苏宁也没有暴利,如果流通企业赚20%,工厂赚1%,你可以说流通企业在盘剥工厂的利润。但是现在的情况是,由于营销手段的匮乏,导致我们绝大部分只能靠价格竞争来吸引消费者,最后使得中间的营销成本越来越高,矛盾就是谁承担成本的问题。
陈晓(永乐电器总裁):如果我是制造业,我想最重要还是去了解消费需求,只有把握了需求,才能真正赢得市场。作为连锁零售商,我们发现国内市场这一两年发生了很多变化,大部分家庭功能性的家用电器产品出现了饱和的状态,市场增长较快的是新兴的、以满足个人需求为核心的产品,包括一些通信、mp3、电脑等和个人生活关联度比较大的产品。
自主创新首先是观念创新
方洪波(美的集团制冷家电集团总裁):从家电大国到家电强国,宏观上要有思路,微观上要有方法。宏观上,要从技术上进行创新,从根本上解决产品竞争力的问题。但微观上还要有方法,方法也很简单,就是对技术要持续投入资源。第一是你愿不愿意投入资源?第二是投入资源从哪里来?第三是拥有了资源以后,你往哪里投?这需要所有中国家电企业从微观上找方法。
周云杰(海尔集团副总裁):自主创新绝不仅仅是技术创新。首先是观念的创新,其次是管理的创新,然后才是技术的创新。我认为,创新一定要用别人没有用过的办法,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解决的问题是用户的难题,才会有创新价值。
确保技术升级,产品是立命之本
木元哲(松下电器中国总裁):如果我是一名中国企业负责人的话,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环境中,首先应该确保的是技术以及人才。我进入松下电器已经30多年了,当初日本在技术开发力方面远远不如美国,但正是当初把美国的行业、企业当作自己的标杆,不断从技术方面、开发力方面追赶,才有了日本的今天。
缺乏话语权是最大差距
霍杜芳(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理事长):1997年6月23日中国家电工作会议上,我们第一次提出了中国家电工业要用15年到20年的时间,完成从大国向强国的过渡。作为强国,有几点是必须具备的,那就是综合实力应居世界前列;主导产品特别是大家电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应有较大的份额;小家电产业能主导国际市场;关键零部件要进入到国际供应商的主导行列,成为主要供应商;要有一定数量的国际知名家电品牌和几个跨国公司级的企业集团,能代表世界先进技术水平,能与国际产品的标准接轨,能通过各国准入的安全和环保标准及认证;要具备全球的销售和采购网络,并能在全球合理地配备生产基地;生产加工工艺进入到人性化,对市场需求有快速的反应能力;最后是整个行业要可持续发展。
现在回过头来看,有一点是现在深切体会而当时并不明了的,那就是话语权。我们不能只执行国际标准,而应该是国际标准的主要制定者。我们不能只是应对发达国家逐渐升级的技术和贸易壁垒,而应该能熟练运用这些法则和标准,将其变成我们竞争力的一部分。而目前这正是我们要成为家电强国最大的问题。
除此之外,想强国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产业安全。首先是市场,市场是不可再生的先入为主的重要资源,而市场的价值在于为企业的技术能力和组织能力提供成长空间。市场换不来核心技术,但是丧失市场就不可能培育自主创新的自有知识产权的技术,如果我们主导企业都被跨国公司收购,如果我们营销渠道都被别人替代,我们等于拱手让出我们的产业战略,还谈什么产业安全,还谈什么强国?
创造需求就可以做大蛋糕
谢飚(索尼中国副总经理):对中国家电业的厂家来说,创新一方面是不断研发先进技术,比如索尼每年销售额6%投入研发当中;但是另一方面,消费者不为技术而买产品,关键是要有需求,任何一个行业可以做大的原因是消费者有这样的需求,所以对厂家来说最大的责任是要联合商家一起创造消费者的需求。比如说数码相机,消费者以前没有这样的需求,如果把它创造出来,那么蛋糕就可以做大。
另外,就是营销手段要不断创新。现在大部分经营手段就是变相降价。我个人一直不认同“流通企业压榨掉了厂家的利润”,因为国美没有暴利,苏宁也没有暴利,如果流通企业赚20%,工厂赚1%,你可以说流通企业在盘剥工厂的利润。但是现在的情况是,由于营销手段的匮乏,导致我们绝大部分只能靠价格竞争来吸引消费者,最后使得中间的营销成本越来越高,矛盾就是谁承担成本的问题。
陈晓(永乐电器总裁):如果我是制造业,我想最重要还是去了解消费需求,只有把握了需求,才能真正赢得市场。作为连锁零售商,我们发现国内市场这一两年发生了很多变化,大部分家庭功能性的家用电器产品出现了饱和的状态,市场增长较快的是新兴的、以满足个人需求为核心的产品,包括一些通信、mp3、电脑等和个人生活关联度比较大的产品。
自主创新首先是观念创新
方洪波(美的集团制冷家电集团总裁):从家电大国到家电强国,宏观上要有思路,微观上要有方法。宏观上,要从技术上进行创新,从根本上解决产品竞争力的问题。但微观上还要有方法,方法也很简单,就是对技术要持续投入资源。第一是你愿不愿意投入资源?第二是投入资源从哪里来?第三是拥有了资源以后,你往哪里投?这需要所有中国家电企业从微观上找方法。
周云杰(海尔集团副总裁):自主创新绝不仅仅是技术创新。首先是观念的创新,其次是管理的创新,然后才是技术的创新。我认为,创新一定要用别人没有用过的办法,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解决的问题是用户的难题,才会有创新价值。
确保技术升级,产品是立命之本
木元哲(松下电器中国总裁):如果我是一名中国企业负责人的话,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环境中,首先应该确保的是技术以及人才。我进入松下电器已经30多年了,当初日本在技术开发力方面远远不如美国,但正是当初把美国的行业、企业当作自己的标杆,不断从技术方面、开发力方面追赶,才有了日本的今天。
上一篇:英特尔的升级恐慌
下一篇:芯片厂商助推无线网络融合
热门点击
- WAPI技术拖后腿英雄气短
- WAPI屡遭排斥利益不相关注定的尴尬
- 汉芯造假调查:为什么举报陈进和汉芯
- 时评:时代呼唤高技能人才
- 专家揭露微电子行业造假内幕
- “超龙计划”重启国人信心
- TD-SCDMA五大突出优势
- 日本厂商:TFT液晶产业的真正链主
- 周其仁:汉芯故事的另一面
- 真假双核战:AMD英特尔"忽悠"谁呢
推荐电子资讯
- 最差劲科技合作品盘点
- 最差劲的科技合作品。 LG普拉达: 看到这个不得...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