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电子资讯 » 市场行情

我国半导体支撑业仍需提速

发布时间:2008/5/22 0:00:00 访问次数:209

支撑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我国半导体支撑业的状况却是喜忧参半。一方面,在半导体产业高速增长的拉动下,我国半导体制造用材料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初步形成了服务我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支撑业雏形;另一方面,与持续高速增长的集成电路产业相比,支撑业的技术水平和产业规模都相形见绌,对整个产业发展的制约作用仍然十分明显。

  5月18日,由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主办、半导体支撑业分会承办的“加强供应链合作,促进共赢发展——中国半导体行业供应链发展研讨会”在杭州举行。半导体材料、设备、制造等企业代表会聚一堂,就如何提速支撑业以及供应链各环节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本土支撑业重要性更加突显

  在中国半导体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产业生态也得到明显改善。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制造分会理事长、华润微电子(控股)有限公司总裁王国平认为,中国半导体产业规模快速增长,技术水平快速提高,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产业链逐步完善,配套能力大幅度增强,半导体产业的生态环境(人才、材料、装备、服务等)逐步形成。

  面对全球半导体产业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竞争的不断加剧,本土支撑业对提升中国半导体产业的竞争能力显得更加重要。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秘书长徐小田认为,材料、设备、仪器产业是发展半导体产业的基础,如果没有支撑业的发展就不可能建立我国自主的半导体产业。

  semi中国区总裁丁辉文分析说,消费电子产品将是今后半导体产业增长的主要动力。整个产业表现为由终端产品带动下的产业链之间的竞争,更具体地说是以各领域前五大公司为龙头组成的产业链的竞争,产业链上的企业要共同分担成功和失败。因此,产业链的整合和配套能力决定了公司所在产业链能否赢利。随着现代商业模式的演变,全球范围内竞争的形式已从公司与公司之间的战斗式竞争,演变为终端龙头企业带动的产业链之间的战役性竞争,未来将进一步演变为在国家推动和引导下的和谐、完整产业群与产业群之间的竞争。

  王国平从用户的角度谈了切身体会,他认为,本土支撑业有以下优势:成本相对较低、熟悉国情、反应速度较快、商务条件比较宽松。他同时也提出,作为用户从七个方面对上游供应商进行考量:1.产品是否能够满足技术性能的要求;2.产品能否确保质量稳定,一致性能否达标;3.是否建有健全的质量和环保保证体系;4.有无批量和连续供货的能力;5.有无新品研发和技术支持的能力;6.企业的资本信贷情况;7.合理的产品价格和服务。

  据专家介绍,在集成电路制造中,设备占固定成本的60%,原材料占流动成本的60%,用户非常欢迎半导体支撑产品的国产化。在对本土支撑业满怀希望的同时,也能发现许多明显的薄弱环节。

  科技部新技术中心卞曙光处长指出,我国半导体行业发展势头猛,但在产业链的供应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一是配套材料的国产化率低,在配套能力方面有很大差距;二是材料的研发能力弱,规模较小,难以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三是在核心专利、关键技术掌握、标准建设等方面有很大差距,给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带来很大障碍。材料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因此,关注材料的发展和建设对产业发展至关重要。

  华润微电子可谓国内企业原材料采购的大户,2006年公司采购金额为17.3亿元,今年将再增加40%,但原材料的供应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华润微电子供应部钱伯炎介绍说,公司遇到的问题一是国内材料供应商在管理方面存在缺陷,经常发生一些低级错误;二是采购交货周期比较长;三是产品质量不稳定,一致性差,此外对用户的培训也不够。

  本土支撑业自强不息

  半导体材料的品种成百上千,各种材料领域遭遇的问题也不尽相同。而同时,半导体供应链也是一个完整的链条,任何一个细枝末节都不可或缺。

  河南醒狮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东平认为,半导体行业在切割材料方面存在危机。他说:“在碳化硅的生产方面,国家取消优惠电价,企业的成本将会大大增加。太阳能行业发展带来空前的市场机遇,但国内企业还是以传统工艺为主,大打价格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企业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有可能让国外的产品卷土重来。”他分析说,刃料虽然在整个产业链中不起眼,但到2010年单一产品的市场规模将达到20亿美元,中国作为碳化硅的第一大国,不能再以高能耗、高污染的方式为国外公司提供原料,并让他们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国内企业应瞄准高端产品,加快技术创新。同时,国家也应该支持产业链上的创新企业。

  “责人先责已,不管什么材料,我们要先做扶得起的阿斗。”安集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王淑敏的话掷地有声。她说,中国人不能再赚血汗钱,要敢于同一流企业竞争。

  烟台石墨制品厂厂长历福江说,多晶和单晶都要用石墨,由于太阳能行业发展迅速,石墨供应紧张,

支撑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我国半导体支撑业的状况却是喜忧参半。一方面,在半导体产业高速增长的拉动下,我国半导体制造用材料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初步形成了服务我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支撑业雏形;另一方面,与持续高速增长的集成电路产业相比,支撑业的技术水平和产业规模都相形见绌,对整个产业发展的制约作用仍然十分明显。

  5月18日,由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主办、半导体支撑业分会承办的“加强供应链合作,促进共赢发展——中国半导体行业供应链发展研讨会”在杭州举行。半导体材料、设备、制造等企业代表会聚一堂,就如何提速支撑业以及供应链各环节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本土支撑业重要性更加突显

  在中国半导体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产业生态也得到明显改善。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制造分会理事长、华润微电子(控股)有限公司总裁王国平认为,中国半导体产业规模快速增长,技术水平快速提高,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产业链逐步完善,配套能力大幅度增强,半导体产业的生态环境(人才、材料、装备、服务等)逐步形成。

  面对全球半导体产业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竞争的不断加剧,本土支撑业对提升中国半导体产业的竞争能力显得更加重要。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秘书长徐小田认为,材料、设备、仪器产业是发展半导体产业的基础,如果没有支撑业的发展就不可能建立我国自主的半导体产业。

  semi中国区总裁丁辉文分析说,消费电子产品将是今后半导体产业增长的主要动力。整个产业表现为由终端产品带动下的产业链之间的竞争,更具体地说是以各领域前五大公司为龙头组成的产业链的竞争,产业链上的企业要共同分担成功和失败。因此,产业链的整合和配套能力决定了公司所在产业链能否赢利。随着现代商业模式的演变,全球范围内竞争的形式已从公司与公司之间的战斗式竞争,演变为终端龙头企业带动的产业链之间的战役性竞争,未来将进一步演变为在国家推动和引导下的和谐、完整产业群与产业群之间的竞争。

  王国平从用户的角度谈了切身体会,他认为,本土支撑业有以下优势:成本相对较低、熟悉国情、反应速度较快、商务条件比较宽松。他同时也提出,作为用户从七个方面对上游供应商进行考量:1.产品是否能够满足技术性能的要求;2.产品能否确保质量稳定,一致性能否达标;3.是否建有健全的质量和环保保证体系;4.有无批量和连续供货的能力;5.有无新品研发和技术支持的能力;6.企业的资本信贷情况;7.合理的产品价格和服务。

  据专家介绍,在集成电路制造中,设备占固定成本的60%,原材料占流动成本的60%,用户非常欢迎半导体支撑产品的国产化。在对本土支撑业满怀希望的同时,也能发现许多明显的薄弱环节。

  科技部新技术中心卞曙光处长指出,我国半导体行业发展势头猛,但在产业链的供应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一是配套材料的国产化率低,在配套能力方面有很大差距;二是材料的研发能力弱,规模较小,难以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三是在核心专利、关键技术掌握、标准建设等方面有很大差距,给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带来很大障碍。材料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因此,关注材料的发展和建设对产业发展至关重要。

  华润微电子可谓国内企业原材料采购的大户,2006年公司采购金额为17.3亿元,今年将再增加40%,但原材料的供应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华润微电子供应部钱伯炎介绍说,公司遇到的问题一是国内材料供应商在管理方面存在缺陷,经常发生一些低级错误;二是采购交货周期比较长;三是产品质量不稳定,一致性差,此外对用户的培训也不够。

  本土支撑业自强不息

  半导体材料的品种成百上千,各种材料领域遭遇的问题也不尽相同。而同时,半导体供应链也是一个完整的链条,任何一个细枝末节都不可或缺。

  河南醒狮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东平认为,半导体行业在切割材料方面存在危机。他说:“在碳化硅的生产方面,国家取消优惠电价,企业的成本将会大大增加。太阳能行业发展带来空前的市场机遇,但国内企业还是以传统工艺为主,大打价格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企业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有可能让国外的产品卷土重来。”他分析说,刃料虽然在整个产业链中不起眼,但到2010年单一产品的市场规模将达到20亿美元,中国作为碳化硅的第一大国,不能再以高能耗、高污染的方式为国外公司提供原料,并让他们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国内企业应瞄准高端产品,加快技术创新。同时,国家也应该支持产业链上的创新企业。

  “责人先责已,不管什么材料,我们要先做扶得起的阿斗。”安集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王淑敏的话掷地有声。她说,中国人不能再赚血汗钱,要敢于同一流企业竞争。

  烟台石墨制品厂厂长历福江说,多晶和单晶都要用石墨,由于太阳能行业发展迅速,石墨供应紧张,

热门点击

推荐电子资讯

iPhone5S/iPhone5C获工信部认证
库克一直看好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并且自去年3月以来他已...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692101218  13751165337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